文:白墩子
图:来源网络
青藏高原之行,恰逢玉树赛马盛会,平生首次领略康巴藏区那如三春雪山朝霞般灿烂,又如五月花海草甸般绚丽的藏族服饰,耳醉弦歌而目迷五色,真有些心旌摇曳,飘然迷离于高原色彩之感了。
众多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藏族服饰,如一片神秘的祥云,向人们一展奇丽丰厚的藏文化之魅力。青藏高原多矿产,各式各样的藏族男女服饰、头饰和体饰上缀饰着五彩缤纷的各种玉石如琥珀、玛瑙、绿松石、九眼石和象牙珠等,与镶金嵌银的手镯、耳环、项链和飘曳的藏袍、长裙相映生辉,烘托出一种浓厚的富丽典雅之气。据说其中有的服饰重达数十斤,价值上百万元。它并不是眩目珠光宝气,而是藏族传统服饰的典雅富丽,雍容大方。
藏族服饰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袍多以白、褐为主,喜欢用鲜明、醒目的重色,引人注目,给人以明快的感受,也反映出了藏族开朗、豪放的民族性格。这种深色大底的衬托效应引发藏族服饰艺术的另一个特点——色块对比。藏族服饰中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许多白氆氇藏袍镶以巨大的黑色袖口、领口和下摆,构图生动,色泽对比十分强烈。
藏族服饰在这些强烈对比之外,还存在着高度的和谐统一。鲜明的对比色之间,巧妙地运用复色金丝线和缓和色调等,或使色度递增排比,或使色块间巧妙过渡,取得极为明快、和谐、活泼、生动的艺术效果。最明显的例子是妇女的邦典(围裙)。有的邦典上以一个色相为基调组成紫红、赭褐、青灰等统一色彩;有的是一组组递增配置;有的为避免色块的单调,而在色条间穿插条形花纹、几何图案,使邦典既色彩绚丽又美观大方。
藏族服饰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金银玉珠宝器等饰品。由于金银是高贵、豪华、庄重和纯洁的象征,使其成为了许多民族服饰的审美特征之一,藏族服饰也是如此。藏族服饰艺术的衬托原则也体现在金银饰品上,表现为饰品的花纹图案一般有地纹和主体纹。如常见于银饰腰带上的双龙高浮雕,主纹是双龙,周围四下部分则镌出珠宝纹,其下是祥云地位,显得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满壁生花。
藏区牧民大都生活在辽阔无垠的草原,那里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酷寒,他们的服装首先以挡风御寒为目的,当然也注重实用和美观,藏北草原盛产的羊皮是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藏北牧人平日都穿宽大、厚重的羊皮袍,袒露右臂,亮出古铜色的胸膛。袍子大都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用15厘米左右的黑平绒镶边。白天穿在身上,晚上可当被盖。
他们爱蓄长发,掺入红色丝线编成发辫盘于头上,颇为壮观,故称“英雄发”。夏日戴红缨毡帽,这种帽子非常古老,很多壁画里的山神都戴这种帽子。冬日戴毛绒或狐狸皮帽。牧人在节日或盛大庆典上多穿羊羔皮袍,用毛料或缎子做面料,领口、袖口和下摆镶水獭皮或豹皮。他们腰系制作精美的火镰石盒、子弹盒、鼻烟盒等,胸前或右侧挂座钟形的护身符。男子还离不开腰刀、短刀和火枪。这些过去是防身的法宝,现在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或财富的显示。
藏族妇女平日也穿羊皮袍,领口、袖口和下摆先用黑平绒镶边,再以红、蓝、绿三色平绒条作装饰。她们的腰上挂满奶桶钩、针线盒以及牧鞭之类的东西。夏日牧野,三五成群提着奶桶款款而行,佩饰叮当,发出美妙的音律。腰间系金银制品和精美小刀、钥匙链,脖子上挂串串项链和金银佛盒,头发梳成多股小辫拢至耳轮上部,用红绿丝线横揽半圆,细辫从肩背以下接编黑线于腰际,戴呢绒或几乎与皮袍等身的氆氇长披,上缀松石、贝壳、银币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由于藏族居住的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服饰上有一定的差别,但共同点是色彩鲜艳、华贵美丽、引人注目。形美而有神,才能体现出意味幽远的大气之美。藏传佛教是藏文化的核心,这一精神慧根不仅生长在他们的心灵,也深沉地凝聚在他们的服饰上。各种浓装盛服上大都少不了一个悬挂于心坎的银质护身佛盒,它给通体的珠光宝气增添了一种庄严凝重而幽远的“神气”,盒中的佛凝目沉思,与人朝夕相伴,悲欢与共。
康巴藏人以剽捍勇武、能歌善舞的民风著称于世,所见的很多来自各地的康巴汉子和康巴女子,其形神情态多有一种如高原阳光般灿烂明媚的风采,又有如大山般凝重坚韧的气质,由此让我深切感到,民族文化之美既在于她的内在秉赋,也与诸如服饰等外在形式密不可分。
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是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