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我参加工作三十年过去了!有位小朋友跟我谈起国企问题。我只能从我的角度谈一下切身感受。
我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进入一家小型国企的。当时的单位有多人,与本系统内部的千人企业比起来小一点儿,跟西郊的几千人大厂比起来就显得更小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的设置和模式还是非常完备的,所以也算是一个缩小版的国企样板吧!
《火红的年代》在当时的国企里边,工人的压力相对而言小得多。工资是固定的,奖金是按劳分配的,不会因为分配不公儿产生矛盾,虽然基层的车间主任和班长们也免不了跟工人发生冲突,但是基本上都是些鸡毛蒜皮,也都消灭在基层了。虽然一线上的工作累一点儿,但是人们干劲儿十足,也经常加班加点儿,车间、班组卖点下脚料还能够有点盈余大家吃上一顿,所以其乐融融。
工人的基本上衣食无忧,单位的工作服、手套、工作鞋等劳保用品是按照季度或是月份发的,勤快的会下班后换上自己的衣服再走,有些图省事的就直接穿了工装回家。而且除了工作服还有厂服,我一上班就发了一件当时很流行的两面穿的夹克和一条牛仔裤,入冬的时候还每人发了一双雪地鞋,男女有别,男的是蓝面儿的,女的是红面儿的,穿了厂服出去,一点也没有落伍的感觉。当然比我们效益好的单位,有的都发毛料西装或是呢子中山装了。
单位的食堂也是好几位厨师在忙,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价位比外边的小饭馆儿低多了,甚至还供应啤酒。也有自己带饭的,食堂还专门设置了烤箱为这些人加热、
单位的宿舍有点紧张,单身们都集中在厂区,成家的或是在市区,或是在宿舍区,实在没房的在附近的郊区租了房子,因为房租很便宜,所以也感受不到什么压力。
厂里有自己的医务室,好几个人随着三班儿倒,头疼脑热的不用出厂就解决了。有了大医院报销。单位锅炉房定期开放,职工和家属们都能在厂区解决洗澡问题。厂内有小轿车、皮卡和货车,个人家里有了事什么迎亲、搬家等等,跟厂办室打个招呼也就不用花钱出去雇车了。
单位有自己的幼儿园、托儿所,让那些双职工上班不受到影响,那些阿姨们有的也要加班带孩子,看似轻松,实际上很累。免去了接送和找人入托之累。
也正是因为少了生活上的压力,所以绝大多是国企职工心无旁骛,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积极要求进步,所以当时年底、五一、五四的一张奖状能够激发起人们的斗志,同时再有点锅碗瓢盆或是水杯的物质刺激,就能够掀起一个个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小高潮!
在各种提升和奖励机制正常推进下,国企的运营也是平稳的,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下,连厂长的压力都不是很大,只要抓好生产、安全生产就够了。所以企业内部的关系相对和谐。因为当时有劳教制度,那些犯了错误被改造的人也能够回厂子上班,也不至于推向社会,造成其第二次犯错误或是升级为犯罪。
基于自己当时的观察,国企三十多年所形成的体制优势还在,市场冲击还没到来,劣势还没有显露出来,所以国企承载了相当比重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的稳定器,从这一点上讲,大大小小的国企都是一个圈子,一个小社会,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中运转着。让我至今还留恋或是怀念那种机制下的健康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