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太原人心里,桃园路,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
这里有从北向南的四条巷,依次唤做桃园一巷、桃园二巷、桃园三巷和桃园四巷。
后来,因为府西街的西延和漪汾桥的开通,让桃园一巷不复存在,才慢慢的形成了如今“三巷并存”的局面。
有人说,这里就是“太原生活”的缩影,安静平和、热闹熙攘;有的人昏昏沉沉,也有的人图谋大志。
光阴如梭,60多年过去,当我们再次提起这里,人们熟悉的大多是早已名声在外的“美食一条街”:桃园二巷。
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曾经,隔了它一个路口的桃园四巷,才是老太原盛极一时的地方。
“桃园四巷说吃穿”,我想,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日渐寂寥的桃四,曾经是太原城最时尚的地方。
有句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抛开“领粮吃粮”的日子,桃四的真正繁荣,还源于一把剪刀。
(图/太原老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群温州人来到太原,挤进桃园四巷,风风火火地搞出了一条裁缝巷。
温州的芦田村是出了名的裁缝村,该村有多户人家,而第一个来桃四开裁缝店的人王先生,就来自这里。
最初,店里做的衣服人大多是中山装和小翻领。慢慢的,人们喜欢上了店里的样装。南北审美的差异,让这些新鲜大方的款式盛极一时。
不少爱美而大胆的顾客开始订做,手工费一套在50到60元不等。不到一年,店里便顾客盈门。即使通宵达旦,有时也忙不过来。
(图/太原老街)
就这样,巨大的财富利润和消费前景,让那时的桃四成了芦田村人眼里的“香饽饽”,八家、十家....到年时,桃四已有了家裁缝店。
那时,太原的冬天仍然是灰蒙蒙的,可“裁缝巷”的出现,打破了一成不变军大衣的格局。
年,桃四裁缝铺林立。蓝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布料,染透了整条巷子,“桃四裁缝巷”,闻名全国。
如此一来,不仅芦田村人,许多远在新疆、山东、青海、河北的温州裁缝师都慕名迁往太原,想在这里挤出一片天地。
年到年这四年间,是桃四空前兴盛的时期。仅一套毛料西装、时装,手工费就高达元以上。一个10平方的店面,每年的纯利都在10万元以上。
每年一到10月份,各店便不再接活,因为那时每家裁缝店里的活,已足够一个冬天赶做,过年,他们有个惯例,都要回家。
而当时来并的温州人,也大多都在老家盖了洋楼,买了高级轿车,赚的满盆香饽。
好景不长,随着98年国家服装市场的改变和服装城的大大扩充,桃四盛极一时的服装加工业终究还是迎来了没落。
(图/郝庄服装城)
随着生意的萧条,做服装的价格也下降了很多,一套西装元的手工费,利润变得极低。
于是,许多裁缝店陆陆续续的搬离了四巷,有的去了服装城,有的改行回令人老家,有的则去了周边县城开店,曾经闻名全国的“桃四裁缝巷”不复存在。
(图/太原老街)
“现在,这条街上最多也就剩10家铺子了。”作为裁缝一条街最后的坚守者之一,裁缝铺老板说到这里时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面对现状,原本属于下里巴人的裁缝铺,也无奈地转向了高端客户和特色剪裁。
如今的桃园四巷,道路经过改造后已经宽敞了许多,为数不多的几家裁缝店基本上都聚集在了巷子西头。
女士旗袍、保暖内衬、私人订制...零星的存在,却终难以再现当年繁荣。
(图/太原道)
山西省服装协会主席关振祥认为:“桃园四巷的衰落,是太原市服装行业由原来的小市场走向大市场的转变。”
时过境迁后,饭店、水果店、理发馆等名目繁多的店面正改变着桃四的命运。
温州人走了,这条巷子也有了诉不完的冷清与安静。
如今的桃四,繁盛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静谧和文艺。咖啡馆、机关宿舍...再不复当年辉煌。
(图/太原道)
对那些守候下来的温州裁缝来说,坚守和拼搏可能是他们今后谋划人生的关键词。
可对老太原人来说,繁华落尽后,桃四裁缝巷,也终究成了记忆中一扇美丽的窗。
可不管怎样,我仍期待它的二度辉煌。
今日互动
关于桃四,或者桃园那几条巷
你有什么特殊的记忆?评论区见
▍图片:网络,如侵删
▍图文:太原同城会整理,转载需授权
▍信息来源:太原道、太原老街、山西晚报等
▍编辑:元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