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解析赌石赌什么

许多人认为所谓赌石,就是花上千儿八百买一块玉石毛料,请人切一刀,有色就赢,没有就输。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说起赌石,还要从其源头说起,当初发现玉石本身就是一种由偶然性变为现实的过程。早些年在老帕敢一带,老百姓在雾露河中捞玉石时,并不知哪块是玉哪块不是玉,只将认为是玉的石头统统捡起来,成堆地码在岸上,以堆来估价。而买的人也少有人知道哪堆里有好玉,只凭感觉和运气估堆地购买。慢慢地,人们才在实践中逐渐从开涨和开垮的玉料上总结出一些感性的经验。翡翠文化从它的起源来看,就是一种地道的草根文化,是玩玉人在不断摸索中动识和总结出来的有关玉石毛料好坏的书点,所用的诸如松花、皮壳之类的词也极大地带有民间最朴素的借物、替物、比仿的特点。近代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叫法不科学,但他们提出来的科学名词往往又不被玉界所接受。笔者认为理论归理论,在实际活动中还是要遵守几百年来许多玩玉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当然这些经验亟待有人去做科学的论证,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翡翠学理论体系。如果买玉科的赶马人最初在雾露河边一堆堆的毛料堆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玉石毛料也算赌的话,那只是一种没有知识、没有经验的碰运气的赌。随着买石次数的增多,解开的玉石毛料也逐渐增多了,人们便在有色、无色、有种、无种、水头好坏、绺裂大小及对玉料的破坏程度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使人们对玉料的认识也在不断探索中得到升华。水石捡完后,人们又开始在河谷阶地挖寻埋在砂砾中的玉料以及开采距河谷较近的半山半水的玉料。在这些包有各种不同颜色、不同粒度、表面有不同表现的砂皮壳上不断总结并找出有种、有色的好玉料的特征。由于这种从多年采玉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经验极其珍贵,在教会学徒、饿死师傅的年代,这些相玉经验往往只掌握在极少数高手那里,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而这些练就了一双识宝慧眼的高手,在旧时被称为眼睛。,就是今天的相玉专家或者大师。有本事、有经验的。眼睛在赌石时,是理性的成分多,他们观察玉石毛料好坏的把握性大,赌赢的概率大得多。一般只凭运气赌石的人,赌输的时候肯定就多,在赌玉过程中不断地交学费(这里的学费是指买到劣质玉赔本的意思)。另外,真正要购买好玉料的人,多是通过较正规的渠道,如在开采地、公盘或在云南盈江、瑞丽等有信誉度的商家购买。这些正规毛料虽然也存在赌性,但因为开了口子,通过眼看手摸、强光电筒照,再结合场口和玉石毛料上的皮壳砂发、松花、绺裂等综合评价,买到的货,赌蠃的可能性要大很多。而那些没有任何赌石经验的人,只凭兴趣在路边、地摊的毛料推上买的没有开口的赌石,几乎没有见过有开到好种好色的玉料。当然,作为一种赌石文化,就像买彩票一样,要保持一种好心态,当做玩玩而已。但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玉石毛料的得到很不容易,每当挖到一块毛料,挖玉的工人会洗去泥沙,仔细在皮壳上找各种可能成为好玉的蛛丝马迹,那些解开有赚头的毛料,都会用砂条加水轻轻地、细细地一点点擦个口子,再看、再擦,直到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块玉料的最佳状态、最好效果为止。玉界有句讲擦口的话是°多擦一分,擦好了十分价,擦坏了不值价。。而这种擦口子的技艺是几辈人相传下来,密不告人的。那些一点口子没有擦过的、真正的。蒙头货。,不是卖家不愿擦,大多是实在找不到可擦之处。我这样讲并非断言没有开过口的蒙头货中开不出好料子来。多年前一位客商买了一块状如红薯的蒙头货,切开一个盖子,什么都没有,就以买进的半价卖给另一个人。那人请人从正中切开,有线头大一点绿,那人又以半价转卖给第三人。第三人仔细研究了切开的石头,挑选中部较大的一块请人开,居然有鸽子蛋大一团满绿翠,这种翠科叫金线吊葫芦。这是一个好结局的故事。由此,我们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赌石并不是简单地买块石头切开看,而是要依靠所学到的知识,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精确计算方才能以一变应万变,尽量地有所收获,减少损失。即使这样,赌石也还有许多在成因和形成环境上的变故,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洞察透彻,也有愚者千思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但是只要有人类存在,有玉石毛料的开采和销售,赌石的活动便会延续下去。前不久,一位从事翡翠毛料研究的学者告诉笔者,他们正研究一种可以完全了解翡翠内部结构和颜色分布以及颜色好坏的设备,我十分高兴,希望有生之年能够见到这种设备问世,那么这将是翡翠界一大幸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