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刷子,刷出来的漆真没刷痕啊?”
“嗯呢,是啊,咱们也要弄出来这种刷子来。”
在我第一次使用了日本的溜平刷之后,脑子里只有四个字“不可思议”,本该有的刷痕,在髹涂之后的5秒内,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不是亲自感受,真的很难理解这种天方夜谭的现实。
“这种刷子”对于漆来说,毛刷应该是最重要的工具了。毛刷有两种,一种是以人发为核心的发刷“雨灌”,而另一种则是围绕着各种动物毛发为体系的漆画笔“春媚”。
《髹饰录》中有着关于“春媚”的细分,面对不同的目标效果,其实都有着不同的“春媚”一一对应。但或许是因为国内漆艺的体系太过于地域化,市场上具有系统性的漆画笔似乎还是一个空白。不过空白嘛,就是用来填补的。
“春媚”只不过这填补的过程,着实并不轻松。国内关于“春媚”实际制作的文字记载几乎没有。在日本确实有些许资料可以参考,可仅凭单薄的资料,怎么可能将漆画笔的结构研究清楚呢?
漆画笔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基石:毛种和结构。不同的毛发特点各异,如何用不同的结构将不同毛料的不同特点发挥出不同作用,以应对不同的髹饰技法。对,读着这句拗口的句子,感受就如研究漆画笔时一样,只有一个字,“麻”。当然解决办法嘛,也只有一个字,“试”…
不同毛料
最早开始的,便是针对可以髹涂平面的排头。博文买了几种不同的毛发,开始了漫长的实验。为了测试,就要做不同的刷子,可是做一把刷子,也并非易事。筛毛就是第一步,首先要用梳子去除的,便是无法使用的绒毛。曾经看到过日本莳绘笔匠人令人咋舌的梳子,在长久的使用之下,梳齿居然被磨损去了大半。不仅是绒毛,很多狂卷弯曲的杂毛也要耐心地一一挑出。两轮筛选下来,原本一大把毛,瞬间缩水。
磨损夸张的梳子....动物毛料的精髓,就是毛尖端那半透明的锋颖。为了保证漆能刷平,必须要保证在成笔时,这些纤细的锋颖相互齐平。可是齐根容易齐尖难,越往毛尖,毛就越软,将毛尖朝下于一块平面找齐时,由于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若不用一些特殊技巧,毛尖就犹如扔在地上的香蕉皮,瘫软地向四周伸展。
齐尖搞定了齐尖,接下来要做的,那就是封胶、定巢、入杆,一把漆画笔就此完成。漆是一种粘稠的液体,只有在排头腰力合适时,漆面才能高效地被髹涂成合适且均匀的厚度。为了追寻最合适的腰力,做笔的过程要重复一次又一次。不同的宽度、出峰长度、厚度决定了同样一种毛料的腰力强弱也不尽相同,所有的变量都要一一测试。最后,博文成功地变成了一台无情的做笔机器。
无情的做笔机器的成果做笔、尝试、淘汰的过程痛苦漫长,但是当看到自己做出的狼毫排头也能实现奇迹一般的无痕髹漆,玉毛排头也可以刷出似有若无的极薄漆层,这一切痛苦,也如同刷痕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了。我们最终,也弄出了,“这种刷子”。
播与的“这种刷子”
若将一件漆器比作一个人,可以说,化胎为骨,刮灰作肉,髹漆化皮,而加饰,则定魂。漆艺作为工艺美术,魅力所在也就是用各种各样的加饰技法,肆意地表达作者内心的奇思妙想。也难怪在《髹饰录》的开头,就是“利用第一”。工具、技法和材料,相互支撑,随着工具的优化,材料的特性可以得到更多的探索,或许原本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效果,也许将轻易地变成现实。
优化工具的路我们将一直走下去,当然也还请大家,肆意想象,表达出属于你们的奇思妙想。
作者
饱
编辑饱播与漆行最早可追溯至年至今历6代社长,余年的历史漆行自创办以来,一直以经营漆艺材料、
推广漆艺文化为理念
年“播与漆行”在中国汉口
成立了中国地区的分店,并命名为水田漆行
年“播与漆行”在武汉宜昌
开设了水田漆行的第二家分店
两百多年过去了
今天“播与漆行”又回到了中国
与中国的漆艺爱好者,一同分享漆的魅力
“髹漆之乾,承艺之坤。”
——播与漆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