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家翡翠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曾经比较详细地介绍过某些不法商家在原石上做的小手脚。那么这些行为的目的不过就是为了掩饰原石本来的瑕疵,我们可以称之为“作假”。但是,这些不法商家糊弄新手的手段可不只是在真货上“作假”,还有在假货上“作真”哦!那么卫家翡翠这篇推文就来说说何为“做真”?
所谓“做真”是相对于“作假”而言的。翠友须知,只有真货才能作假,也只有假货才能作真。那么,许多商家把一些“类翡翠原石”和“伴生翡翠原石”与翡翠放在一起以假乱真,干扰消费者的判断,便是达到了“作真”的目的。这一招对于很多久经场口的老翠友而言,杀伤力可能平平;但是对于许多初出茅庐的新手而言,可以说是杀伤力惊人。新手没有看准货源,十赌九输,怕是着了这假货“作真”的道了。那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类以假乱真的石头需要警惕。
第一种:类翡翠石。
“类翡翠石”也有皮壳,一般呈褐色、黑褐色、黄色、黄褐色等,其与翡翠原石相伴产出。虽是外形与真翡翠原石相似,但是毫无价值可言。同时,因为其平均密度要低于普通翡翠原石,所以经验老道的采石工人会很容易从重量上区别它。这种石头在各大场口都有产出,但尤以会卡场口居多。这种缅甸人口中的“野种石”,但因其外观神似翡翠原石,因而也是伪毛料的重要制作材料。一旦翠友在赌石的时候遇到,当然是会赌输。
第二种:欧绞石。
这种石头的名称来自于缅甸语的音译。作为伪毛料的制作材料之一,一般呈灰白色,其主要成分也是硬玉,但常出水沫共生。其虽然也与翡翠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截然不同。欧绞石质地极其脆弱,因而无工艺价值可言的。比方说这类石头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可供鉴别,就是将石头浸入水中后皮壳就易被指甲划破。近年,欧绞石大量出现在旅游市场和地摊上,被冒充为翡翠原石销售。所以有翠友就戏称,如果赌石的时候带一瓶矿泉水,估计切涨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当然了这两种石头作的在真毕竟也是假的,只要翠友们能擦亮眼睛,仔细观察,细心总结,肯定能尽可能避免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