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朋友圈里还有爸妈的砍价信息、凌晨一两点视频A仍然显示在线状态、家庭群里每天不间断的“养生鸡汤”“国家秘闻”等文章轰炸……网瘾本是青少年的专有词汇,但是近年来,老年人玩手机“成瘾”,不知不觉已是常见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象:老年人过于依赖手机,更易受网络影响
“我凌晨三点多去洗手间,还能看到我妈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杨女士表示,最近几天她搬回家和母亲同住,发现平时生活规律,每天坚持户外运动健身的老人,现在天天窝在家里刷手机,“我妈最近迷上了直播购物,从早看到晚,平时精打细算的她,现在也变成了购物狂人,每天都有快递上门送货,家里几乎一整天都被她手机里各种主播卖货的吆喝声充斥着。
杨女士告诉记者,母亲前段时间热衷于直播赌石,有几百到几万不等的的翡翠原石在直播间里被主播进行拍卖,“赌石的直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我母亲本身就是一位玉石爱好者,各种玉石、直播间的抢购倒计时,加上主播极具煽动性的话术,对她的诱惑太大。一开始还是一二百的买,后来就开始两三千的消费。买回来的基本都是质量不好的毛料,没什么收藏价值。”
除了疯狂购物,长时间刷手机之外,杨女士的母亲对网上的各种信息也都深信不疑,看到网上说粮食要涨价,她就在家囤了十几袋的米面粮油;孩子越早吃盐,吃饭越香,她就偷偷在孩子的辅食里加盐;微波炉、电磁炉辐射高,会对身体产生致癌物质,她就把新买的电器都搬到储藏间……
母亲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杨女士越来越头疼。“年前母亲的身体出了点小毛病,本来手术很成功,医生也说没什么问题,只要好好休养恢复就可以了。结果她自己偷偷查百度,看了一些网上赤脚医生的诊断,以为自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心理负担特别大,人一下就蔫了。”杨女士说,“我们和她解释了很多,但她始终坚信网上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我们怎么说都不听。最后医院,让主治医生跟她好好解释了半天才算好。”
声音:父母手机不离手,儿女多次劝说无用
几年前,看到子女整天抱着手机,父母们很不解,有的甚至会加以训斥。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用上了智能手机。魔性的笑声、激昂的背景音乐、亢奋的带货主播……这些网络世界特有的符号,正渐渐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市民李女士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去年年底,我给妈妈买了新款的智能手机,没想到她却因此有了‘网瘾’。特别是后来她加了不少群,每天都在群里聊天、看视频、抢红包。我阻止她,她也不听,还朝我发脾气,怪我没让她抢到红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女士称,年过六十的老妈陷入“抢红包”中不能自拔,吃饭、睡觉、看电视都是手机不离身,平时出门也是一名“低头族”,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
“我爸对抢红包没什么兴趣,但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看文章,什么朋友圈的谣言或者不靠谱的养生消息他都信,你一说他还跟你急。”另一位市民黄先生同样表示无奈,“最近他又迷上了斗地主,天天玩到夜里才睡。我们担心他的身体,多次劝他,但他就是当成耳旁风。”
表面上看,老年人的生活似乎因为网络而充实起来。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社交和获取新知识都可以从几寸大的手机上完成。然而,相比于“触网”已久的年轻人,老年人对虚假信息缺乏辨别力,社交的缺乏、情感的落寞,加上对健康的焦虑,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
医生提醒:多陪伴,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