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刨石头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每年靠卖砚台毛石能挣个四五万,比外出打工强。还耽误不了种地和接送孩子上学。”年4月21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刘家砚疃村,村民刘志忠边整理挖回来的石头,边介绍说。
今年49岁的刘志忠,平时主要就是以在村子周边的石头塘子里寻找制作砚台的毛石为生。就像他这样,以石为生的人,在村里还有十几个人。可以说,他是这些人里面最专业的寻石高手。图为刘志忠在家里的小展厅摆放石料。
据介绍,当地早在宋朝时期就以盛产砚石而闻名。当时朝廷还在这里设立了专门制作砚台的工坊,生产的砚台直供宫廷文武官员使用。图为刘志忠和伙计们在挖石头。
如今当地的刘家砚疃、闫家砚疃、大砚疃、小砚疃、何家砚疃、戚家砚疃、吉家砚疃等数个村庄,就是当年制作砚台的工人在那里娶妻生子,慢慢的繁衍成村。图为刘志忠骑着电动三轮车准备去挖石。
“我们这里的砚石,火起来也是最近些年的事。”刘志忠说,近年来,莒县的制作砚台高手杜廷相老师开创了“浮来砚”的新时代,才使得当地特有的砚台毛石重见天日,从年左右逐渐火起来了。图为刘志忠在查看一块石头的石质。
经常有人到村子里来收石头,他们收了石头,小的被制作成砚台,大的就制作成了茶台。这些砚石毛料,好的能卖到万元,刘志忠说,他最贵的一块卖了多元,因为他主要以卖毛料为生,所以价格差不多就卖了。如果不差钱的话,存一段时间,可能卖得会更高一些。图为刘志忠挖石头的地方。
刘志忠刨来的石头,堆满了他家不大不小的院子。一些形状、花纹好的毛石,他就自己留下来,找人加工制作成砚台、或者制作成茶台,然后再卖给喜欢的人,这样价格会比卖毛料高不少。图为刘志忠在家里准备清理毛石上的黄土。
这些砚石,是在页岩层里夹带的一些独立的石头,形状大小不一,都是自然成形,质地细腻,比较适合做砚台,色泽以绀青、褐黄、沉绿、草青、墨黑等为主。图为刘志忠在家里用刷子清理毛石上的黄土。
刘志忠介绍说,这些年来,他主要就是以刨石为生。还种了几亩地,农闲的时候就去收集石头,比较自由,家里的大小事都不耽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图为刘志忠在家里用刷子清理毛石上的黄土。
“有的时候发现一块好石头,心情就格外高兴,挖着挖着天黑了,就打着手电继续挖,也感觉不到饿。”刘志忠说,现在能找到一块好石头比较难了,所以遇到一块好的石头就非常高兴。图为刘志忠展示一块制作好的砚台。
如今,刘志忠在家里将一间屋子收拾成了石头展厅,里面摆放着几十块已经制作好的砚台以及毛石。妻子在附近一家工厂打工,他就在家玩着石头,种着地,还照看着孩子上学,什么也耽误不了。图为刘志忠展示一块制作好的砚台。
因为同样的爱好,村里的几个“爱石者”经常相聚到一起,交流刨石、卖石、玩石的经验。图为刘志忠(中)和刘周祥(左)、刘安仁(右)一起交流。(图文/明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