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毛纺厂一车间的洗毛机)
文
燕子整理编辑
燕子图片
燕子或网络
此一毛非彼一毛,也并非《三毛流浪记》里的彼三毛此一毛,而是菏泽第一毛纺厂的简称。咱们先百度下菏泽第一毛纺厂,瞅瞅:年,国家投资万元,筹建菏泽毛纺厂,设计规模枚毛纺锭。是年10月7日,土建工程破土动工,年2月开始安装主机设备,12月2日投入生产。年实现设计规模,形成全部生产能力,生产毛线.96吨,创产值.3万元。年又投资万元,增加枚毛纺锭,年生产量达吨。年根据国务院对国民经济调整、加快发展轻纺工业的精神,原地区化工厂转产纺织品,年4月改名为菏泽第二毛纺织厂,10月,主厂房工程投资万元,年9月竣工投产,当年生产毛呢7.9万米。年,全区毛纺织业共有职工人,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占全区纺织工业总产值的7%,利税万元。毛线有纯毛线、混纺线、晴纶线2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中粗纯毛绒线被省评为优质产品。毛织产品有麦尔登大衣呢、海军呢、拷花呢、学生呢、粗花呢、女式呢及全毛、混纺高级提花毯和成品毛料服装;另外还有长毛绒、羽纱、美丽绸、麻绒等。年产各种毛线吨、呢绒13万米、毛毯条、长毛绒1万米。
多么宏伟规模的一个厂子,它一直留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2月18日,我去毛纺厂对过的政务大厅办理公积金解押业务,隔着马路,隔着来来往往的车辆的缝隙,我拍了一张一毛厂老大门的照片。之所以对一毛有感情,有记忆,是因小时候姐从一建厂就在这上班,农村长大的我,来城里跟姐生活过一段时间,关于小时候对毛纺厂的记忆若封存多年的老酒随着这张照片开始启封,弥散。
心梦文学群叶知秋姐姐原来问过我,是姐毛纺厂的同事,我把毛纺厂大门照片发给姐一张,也发给叶知秋姐姐一张,下面是我引导叶知秋姐姐对毛纺厂的回忆,温暖还透着袅袅的水雾:
(图:现在一毛大门)
燕子:熟悉不姐。
叶知秋:太熟悉了,把青春都献给这里了。
燕子:哪天可以回去找青春,里面还是那老楼老房子。
叶知秋:曾经这里是一片辉煌,现在却破烂不堪。正月十五的时候,我还想呢,以前的正月十五,十里八方的都跑这儿来看烟花呀。
燕子:满满的都是记忆。
叶知秋:我现在住的离这也挺近的,经常去。
燕子:可以拍一组照片,配文,更有感觉。
叶知秋:每当我看见车间的那个大门,心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燕子:宿舍楼,车间,托儿所,还有做冰糕的那时候,发票,拿个大茶缸去领。
(图:一毛锅炉房)
叶知秋:吃饭的时候一围一大圈,吃完饭正好在热水炉那个地方,接点开水,把菜汤喝了,把饭盒刷了。以前我们那个饭厅兼大礼堂,放的都是洗好的羊毛,你说那时候的人觉悟咋这么高啊?没有一个往家里拿的。
燕子:那时候毛纺厂可是好单位。
叶知秋:燕子,你说我多傻呀,那时候人家拿铁路上的名额给我换,我都不给人家换。
燕子:俺姐也是,邮电局俺爹都不让去。
叶知秋:上学的时候就有这个远大的理想,要当一名纺织工人。高中毕业迫不及待地就进厂了,大学也没考。
燕子:我小时候跟姐上班,胆小又害羞。那时候是二车间,姐的男同事就逗我,把我装在红色的毛线筒子里我也不敢吭声。
叶知秋:那时候谁家的小孩去车间,一说老梅来啦,小孩在毛条桶里,一声都不敢吭〈老梅是车间主任)。
燕子:对,就害怕车间主任。那时候毛纺厂可真是个大厂,来来去去上班的职工,职工宿舍楼,好多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忙碌穿梭的穿工作服,围白色围裙,戴白色卫生帽的姐姐们,觉得可拽啦。
叶知秋:我进厂的时候,我觉得她们都是大姐姐,大哥哥,等到87年,那一批进厂的,我也成了老工人了,他们进厂都喊我莉姐,我也成了师傅了,真是拽的很。为了产量争分夺秒,机关算尽呀。我和大姐(燕子的姐)一个班,车间四个班,我们永远是第一。
燕子:那时候觉得你们厂待遇可好啦,夏天还有做冰糕的地方,发冰糕票,拿着个大茶缸去领,一领一大缸子。
叶知秋:夏天的时候我们发茶叶,发白糖。正红火的时候我们还出去旅游呢,去北京,去西安,去河南。
(照片:燕子的大姐,毛纺厂西大片麦地)
燕子:那时候,毛纺厂西面是一条小路,小路东面是毛纺厂宿舍的西门,一栋栋家属楼好气派。那时候谁住楼哎。小路西面是视野开阔的麦地。
叶知秋:毛纺厂的后边是大陈庄,庄子里面有好多的果树,我们经常到人家杏行里面去吃杏,那农民可善良了,一分钱不要随便吃。现在的那一片麦子成了耸立的高楼了。我现在没事了,也经常跑那去玩。
燕子:姐可以进去找记忆,我现在都拱拱地想去拍老照片了。
叶知秋:真的该把这些往事记下来啊,燕子。
燕子:我就是在引导姐的记忆,一会给你整理成文。71年你们厂建厂,难怪小时候我不认识大姐,她71年就进厂了,不经常回家,所以小时候她一回家我就拿个棍子撵她,姐就围着枣树转圈圈。
叶知秋:那时候我们厂就一栋楼,就是现在的男职工宿舍楼,我们家属也住在那个楼里面。大姐,她们好像是在二楼住吧?我当时可羡慕她们了,所以就经常到楼上找她们去玩。那两年我们厂里红火的时候,还请歌唱家到我们厂演出呢。
燕子:反正你们厂是当时最好的企业。
叶知秋:我记得当时好单位的男孩儿,等我们上中班的时候,他们竟上我们车间去转悠,我们厂的漂亮女孩多呀。
燕子:是,我记得俺姐车间有个小黄的男同事,我小时候在你们车间跟姐上班最害怕他,他一看见就逗我,把我装进深深的毛线筒子里。
叶知秋:记得那时候,有个电影叫红牡丹,那首牡丹之歌,真好听,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在车间里唱啊!那时候可真快活。
燕子:我在你们厂大门马路对过的大空地上看过电影《朝阳沟》,那是我第一次看朝阳沟。
叶知秋:毛纺厂后边有一个空地方,经常在那放电影,吃不完饭的就拿着板凳去占地方。真是的,毛纺厂那时候真是了不得,我们从烟台拉苹果,到现在我还想着那个印度青苹果呢,找也找不到了。
叶知秋:那时候我们菏泽人很少吃螃蟹,我们厂从烟台给工人拉来的螃蟹,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放啊!不知道把它扣起来,结果一个楼上爬的都是螃蟹。
叶知秋:那年咱们菏泽刚通火车,我坐车从济南回来,刚一进楼,踩着一只不知道是啥,另一只就往腿上爬,吓得我嗷嗷叫啊!邻居拿着手灯出来一看呀,咋这么多螃蟹?
燕子:姐的记忆犹新
------
叶知秋姐姐对一毛的记忆犹如一根金丝线,今天的我就是那个扯金丝线的人,给姐这么扯呀扯,永远也扯不完的青春靓丽温暖记忆------
燕子年2月20日
作者:燕子,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小女子
壹点号燕子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