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陵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广袤沃野绘振兴“兰”图——临沂市兰陵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琅琊新闻网讯年,临沂市兰陵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县个贫困村、24个库区村全部摘帽,3.2万户5.5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兰陵县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以群众为核心,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脱贫基础更加扎实稳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穷山沟的蝶变——

文农旅融合蹚出共富路

深秋午后,兰陵县苍山街道压油沟社区,72岁的吴玉峰正在收拾门前的小菜园,小菜园里白菜、萝卜、大葱等蔬菜长势喜人;社区南侧的就业帮扶车间,一排排缝纫机隆隆作响,来自周边村的女工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漫步在压油沟社区,处处能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见证着群众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压油沟村以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落后村,全村76户,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42户。”压油沟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德海告诉记者,压油沟三面环山、交通闭塞,是省定贫困村。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压油沟,在县里的支持下,兰陵县城投开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这个穷山沟搞起了生态旅游扶贫,对压油沟村及周边5个村居进行升级改造,将压油沟村打造成一个集湖光山色、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国家4A级景区。

纳入压油沟景区开发项目后,压油沟村通过整村出租,将旧村老屋全部租给了景区。通过改造,山区变成了景区,过去破旧的老屋变身为精品民宿、传统手工作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也华丽变身,有的成了景区员工,有的搞起加工活当上了创业者。村民们还从石头房搬到了集住房分类安置、文化娱乐活动、车间帮扶就业、爱心超市、村民议事会以及红白理事会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安置片区——压油沟社区。

除了压油沟村,景区范围及周边的很多村也脱胎换骨,过去破破烂烂的小东山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还发展起盆景产业,摇身一变成为盆景艺术专业特色村,形成家家摆盆景、家家做盆景、家家卖盆景、处处是风景的产业格局;过去的“空心村”南码头村,盘活空闲宅基地,发展起特色民宿,打造了“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绿荫环绕”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特色发展之路。

从省定贫困村,到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从压油沟一期5个村居,到压油沟二期辐射3个乡镇14个村居,压油沟用5年时间,实现了由“穷”到“脱贫”再到“振兴”的大跨越,探索出了贫困山区旅游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文农旅融合的振兴共富路,促进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小车间大作为——

就业车间激活“造血”动能

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兰陵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车间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就业车间”。磨山镇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闲置的东疃后村原卫生院办公楼,建设了就业帮扶车间,并引进“归雁人才”张云龙在此建立墨轩服饰,专业生产中高档羊绒衫等针织服饰,成功帮助周边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走进位于磨山镇东疃后村就业帮扶车间——墨轩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摆放,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着缝制布料、锁眼、钉拉链、熨烫,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包装生产线上,几名女工娴熟地做着手里的活,偶尔间传出笑声,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而在她们不远处,3个说说笑笑的女士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她们身上穿着工厂配发的红色制服,坐在马扎上熟练地剪着一节节下脚料。

“以前俺带着残疾的孙女住在老家的破房子里,后来政府把我们接到了镇上的幸福院,电视家具都给配齐了还不收钱,水电也不要钱。没事的时候就和老姐妹一起到厂子里剪毛料,还能赚个十几二十几块钱买点好吃的,到了冬天厂里还给发毛衣,逢年过节就发米、发面,别提多高兴了。”李大娘一边剪着手上的下脚料,一边开心地同记者聊天。

墨轩服饰负责人张云龙告诉记者,这些人是企业安置的脱贫享受政策户。“自打进驻就业帮扶车间以来,我们响应政策,让周边村的脱贫户参与进来,按照计件方式支付工资,每月他们都有一笔收入,他们参与劳动也算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回报。”张云龙表示,目前,墨轩服饰安置脱贫户5人,吸纳困难群众就业80人,共辐射周边10个村的脱贫户、困难群众。

近年来,兰陵县加大整合涉农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用好农村集体土地资产,鼓励乡镇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车间建设,采取租赁、吸收务工、收益分红等方式帮扶动态监测户增收致富。同时,围绕带动就业人数、增收幅度等建立评价体系,评选星级就业帮扶车间,每年给予元至1万元奖励补助。

而今,像墨轩服饰这样的各类就业帮扶车间余个,遍布在兰陵的各个乡镇,惠及脱贫人口余人,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力量。

围绕项目做文章——

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抓手。兰陵县紧紧抓住脱贫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建管并重,探索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脱贫产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在兰陵县庄坞镇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产业园区,上百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80多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银光闪闪。

在矿坑镇棠林村,一排排光伏发电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换为清洁电能,也让脱贫户在家就能享受政策红利。

在向城镇卜家楼村,农业产业项目“蔬香门递”辐射带动周边村居群众致富,逐步打造形成菜园小镇的产业发展优势。

在下村乡郝家村,大樱桃种植吸引着农村青年陆续“回流”,陶笛生产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富民产业,在兰陵沃野遍地开花。

兰陵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吴振群告诉记者,年以来,兰陵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以群众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狠抓脱贫产业,探索了“产业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田园综合体”“产业项目+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项目+集中安置点居家就业”“产业项目+电商全产业链”“产业项目+闲置土地”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该县先后投入财政专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资金4.2亿元,实施脱贫产业项目个,帮扶带动动态监测户户次、人次增收,户均年增收元以上;实现重点村脱贫产业项目帮扶全覆盖,动态监测帮扶人口帮扶覆盖率达96%以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兰陵县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谱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阔步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兰陵沃土朝气蓬勃、风景正好……

临报融媒记者汤婷朱鹏通讯员吕健李建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