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作为重要作物,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种植,特别是在我国新疆棉田中,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棉质优良,深受五星好评。优质的新疆棉花经过生产加工后,能制成各种防寒保暖、美观大方的棉被,棉衣这些,为寒冬地区的每一个人带来温暖。然而,如此广受五星赞誉的新疆棉花,并不是从新疆生长发育起来的,在我国明朝以前,就没有棉花了,那么大家的裤子、褥子都是用哪种原料制成的呢?
明朝以前,棉花虽然早已传入中国,但人们并不把棉花制成棉被,即棉被在明朝以前都没有出现。不用被褥的话,古代人是怎么越冬的?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羡慕这位老祖宗的聪明。到了古代时期,古代人主要是借助动物皮毛来制衣保暖。但是动物毛皮的获取成本过高,有时甚至会因此而死亡,另外,动物毛皮防寒保暖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好,所以我们的祖先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更容易获取且防寒保暖实际效果更好的物品来保暖。
直到秦汉时期,人类发展的历史才逐渐走向萌芽期,此时先人早已学会了栽种粮食作物,人们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发现麻葛是一种较好的纺织原料,于是逐渐栽种。「麻」字始于西汉时期的情形,表明在西汉时期的情形中大家已经逐渐种植大麻作物。
然而,麻和葛制作的衣服裤子穿起来并不十分舒适,透气性也不太好,所以古代比较富裕的人在过冬的时候,都会依赖炉灶使周围的自然环境变得舒适,从而抵御寒冷的冬天。但是,冬天生炉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开销太大,所以一般人家只是偶尔会生炉子,并不像富人家里那样,每天家里都会有小火炉。在没有火炉的情况下,它们会依赖动物的毛发来保暖,比如现在流行的绒毛、山羊毛和鹅毛等等。他们将动物的毛发缝制在褥子上,以此来抵御凉气的侵袭。必须承认,我们的祖先聪慧令人赞叹。
至明时,大家逐渐将棉花制成棉被,有了棉被后,就不用担心寒冬了,而且棉被的收获费也不算太高,一般人家也可以有一条结实的棉被,可以说创造棉被真的是一般人家的福气。由于广泛种植棉花,棉被的出现得到了重视。虽然“棉”一词只发生于宋代,但根据有关史书记载,棉花最早传入我国是在秦汉时期。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棉花传入的时间各不相同,在海南、云南和两广地区,棉花传入的时间都在秦汉时期,而在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带,棉花传入的时间可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见棉花栽种在我国历史上的时间是很长的。
虽然早在秦汉时期,棉花就已经传到中国,但是我们的祖先在逐渐的进化过程中,并没有把棉花作为纺织原料,而是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绿色植物。直到南宋时期,人们才将棉花制成衣裤,此时棉花得到了广泛种植,慢慢地演变成一种重要的优质作物。
为了方便管理,清代又专门设立了一名官员,名为木棉树提举司,主要工作是征募全国各地的棉布,因此,棉布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角色,而且棉布的生产也被纳入官府的管辖范围。人们经常可以在古装剧里看到,假使一个国家打了败仗,打败了我国会规定它每年都要上交一定数量的布料,这种布料有些就是棉布了,可见棉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至明时,棉花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朱元璋对棉花栽种很有诱惑力,明代的棉花栽种经营规模是前代无法比拟的。随着棉花栽种种类的扩大以及棉制品的日益丰富,人们发现用棉布做的褥子在防寒保暖方面与其他纺织材料相比更有优势,而且费用与绸缎对比也更便宜,更适合普通家庭,因此棉被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家居饰品,大家从此就不必像以前那样把动物的毛料收集到褥子里去了。
由原始的动物皮毛保暖,到明代的棉被保暖,再到今天的各种保暖产品,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也是不断走向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远古智慧,勤劳的古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除此之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了家族式的交流,棉花就能传到中国,才有了明代的棉被,早已成为今天各种棉纺织产品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