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写好书法,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都需要一件或几件衬手的“兵器”。书法里有四大“兵器”,笔、墨、纸、砚。首当其冲的就是:笔。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毛笔。
古人说的“书不择笔”,极有可能是古代的制笔工艺比现在高的多。也有可能说的是所书不同的字体,不择毛笔。又或是古代的书法大师,通过常年的练习,对一支普通的毛笔控笔能做到收放自如。一支质量较好的毛笔,能降低控笔的难度。绝对有助于我们提高练习写字的质量。
毛笔有四德:尖、圆、健、齐。
尖:说的是,当你用水“开”过笔以后,笔毫被水浸湿了。笔毫的最顶端是尖的锐的。这样写的线条的开始端和结束端才好控制。
圆:当你把毛笔沾湿后,把笔尖面垂直对眼睛,或侧面旋转笔杆,观看笔肚(笔毫腹部)是否饱满,有没有材质不好凹陷的地方,有没有单独支出来的杂毫或尼龙或其他材质。有的笔肚,看上去较“圆”,实际一写,还是能感觉到,笔不是较圆的圆锥形,会偏向某一个角度。所以,当你在挑选毛笔的时候,同一款笔,笔毫部分的形状有些略不同。仔细观察,有的瘦一些,有的丰满一些;丰满的较好,因为用“料”相对较足一些。
健:指的是,当你把笔蘸好清水或墨汁后,书写时,笔尖端传递给你手的感觉。就是笔毫的“弹性”。因笔毫材质不同,“弹性”的力道也不同。常见的材质有羊毫、狼毫(黄鼠狼尾端的毛发)、兼毫(两种或多种不同材质的混合材质)、兔毫、鸡毫、马鬃、猪鬃、牛耳毛、尼龙等等。偏软的一些适合写篆书、隶书。偏硬的一些适合写楷书、行书、草书。但因为个人书写习惯和制笔师傅的工艺,也不绝对。所以出现了不少定制笔。(按个人习惯所需,定制的较适合个人书写软硬风格的毛笔)为什么研究出现这么多材质?当然是为了满足不同书体、不同书家的要求,这么多研制笔的作法和钻研精神,足以体现中国人的智慧!
齐:当毛笔的笔毫称干燥状态时,抵在桌面上,或用手指捻开笔毫。笔锋的一端呈一个相对较直的直线。不“齐”的笔毫,当然不会“尖”。
笔杆:在实体店,买毛笔时,测试笔杆是不是较“直”。可以把毛笔平放置在桌面上,用手掌大面积按住笔杆,在桌面上来回滚动笔杆。感受笔杆是否弯曲。当买回去的笔杆,为了防止笔杆前端开裂。每次书写、清洗毛笔用完后,可用纸巾或手帕擦干多余的水分,防止笔杆前端,因水分过多造成膨胀。导致开裂。如开裂初期,也可剪掉一段塑料笔帽,套在笔杆的前端,起到加固的作用。粘贴透明胶布的方法不可取,会造成烂笔杆的后果。
清洗毛笔:在每次使用前,把干燥的笔毫端完全用冷的清水浸湿。剔除或甩掉多余的水分,在蘸墨汁使用。这样用后较好清洗。用后可用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装满水(凉水),用一个夹子把笔固定到一个合适的高度。把笔悬置在水中10分钟,使墨液自然下沉到瓶底。再去水池边,替换瓶子内的脏水,接好水后,可把笔尖在装满水的瓶子中,轻轻的来回旋转笔杆。反复五、六次、即可完成清洗。既不浪费水,又不弄脏水池。
笔洗:有多种材质,金属,石头,瓷。较为实用的是瓷的。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买大小适合的。太大的,笔能像船一样整个飘起来。太小的,笔洗笔尖倾斜的放置角度还不合适。笔容易翻落掉在桌面上。笔洗的开口,有敞开的、垂直的、收口的。收口的较实用,在毛笔搅动水的时候,水不容易溅出来。
好的笔,能给人练习书法带来愉悦感。增加学书的信心。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毛笔种类繁多,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不要买太便宜的,因为笔毫部分“硬度”不够,可能会拿其他材料(如尼龙)来填充。蓄墨量一般,还不怎么出锋(尖),一般这样的笔寿命也不长。基本2个月,笔毫的毛料就掉不少,没法正常使用了。也不要买太贵的!因为它是拿来用的工具、消耗品。并不是摆着观看的奢饰品。一般较实用的笔,笔杆不会太花哨,满足“较直”或基本不开裂就可以。主要还是看笔毫(笔头)部分是否好用,是否基本满足毛笔“四德”。以现在的时间年为例,在“X宝网”上价格在25元~60元的笔,都可以满足平日练习。
关于买笔买大小出锋多少的合适呢?如果用正方形的格子来说,就好理解。比如:格子是9厘米×9厘米的,笔出锋在4.2厘米~4.6厘米的较合适。格子是7.5厘米×7.5厘米的,笔出锋在3.2厘米~3.6厘米的较合适。格子是4厘米×4厘米的,笔出锋在2.3厘米~2.5厘米。写小楷,格子是2厘米×2厘米,笔出锋在1.7厘米~2厘米较好。写小楷,较多的时候用到狼毫笔,弹性足,够“尖”,体现细节到位。练习中号楷书,更多的时候用兼毫,软硬适中好控笔。篆、隶书体,用羊毫,这里的羊毫也不是纯一种羊毫,在里面混合了其他增加硬度的材质。提高“手感”。
好了,现在笔有了,可以开始练习了。那么,刚开始练多大的字呢?首先肯定的一点是:练字写“极大”和“极小”这两端,都是难写的。太需要功力的积累了。我们“掐头去尾”取中间,练习中号大小的字(9×9或8.5×8.5或7.5×7.5),较好入手。
开笔,新笔准备书写前,要用冷水、冷水、冷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把笔毫部分完全浸泡。大概15分钟左右,把笔提出水面,用手指轻轻捻开。如笔毫部分的海藻胶或其他胶类没有被水分解。重复以上动作。直至笔毫部分完全柔软能铺开。就可以剔除多余水分,蘸墨开始书写了。
那,练习什么书体呢?说法很多,你要是问A,他的学书经历是学楷入手,他就说:先练楷书。问B,他的经历是先写行书,他就说:先练行书。问C,他的经历是练篆书、隶书、他说:先练篆隶。呵呵,懵B不?其实有些像吃饭,你管我先吃哪个菜?反正到最后,我都吃完了。到肚子里一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有没有科学的进餐顺序呢?有,营养学家推荐,饭前喝点汤,饭后1小时才能吃水果。人体容易消化。
那么练习书体顺序,大概有两种:一、先练习楷书,并辅助练习行书。楷书作为行书的基础,是必须要练习的。楷如人的站立,行书如人的快走或小跑。如果“站”都不稳,想必小跑起来,一定会“重心不稳”经常摔个鼻青脸肿。辅助行书的目的,是体会行书的流畅,章法,和书写性。书写性能帮助你理解这一个笔画和下一笔是怎样连接的。这样,写楷书才不会死板。二、先练习篆书、然后隶书、然后楷书、练习楷书的时候行书作为辅助。最后练习草书。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方法。从篆书入手,就是练习“中锋”,这是篆书的基调。练好中锋,笔画有力量感。有的人从练习画蚊香线或练习画直线曲线开始。都是这个道理。“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武术,有不同的基本功。少林拳有马步桩,太极拳有无极桩、太极桩。而这,就是书法的基本功。当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了,就可以练习隶书了,篆、隶都是古字体,一个呈纵式,一个呈横式。这样就得到了字的基本的结构。隶书“蚕头燕尾”,就开是出现侧锋了。顺手练习“中锋转侧锋”。这样到练习楷书,行书,草书的时候,好入手,过渡不会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