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观丨工业兰州兰州日报

兰州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阿干煤矿,正统间守备李进制造带火器的兵车,皆为工业的萌芽。而洋务运动中,陕甘总督左宗棠创办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左宗棠用兰州机器局生产的枪炮,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清末“新政”期间,陕甘总督升允任兰州道彭英甲为甘肃农工商矿总局总办,创立甘肃劝工厂,设织布、栽绒、绸缎、玻璃、卤漆、铁器六科,为西北轻工业的发端,并且建造黄河铁桥,开创中外合作的先例。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为抗战的胜利做出贡献。到年,兰州有40多家工业企业,多为半机械化、手工操作企业,工业总产值多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国家将兰州规划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苏联援建的个工业企业中,有7项规划在兰州,国家个重点工业项目有17项规划在兰州,省市在兰州规划多个工业项目,五湖四海的科技人才、技术骨干、有志青年汇集兰州,齐心协力,无私奉献,大规模开展建设。到年,兰州的工业企业达家,工业总产值达22亿多元,成为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力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城。兰州炼油厂为当时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率先生产出国家急需的高等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使国家摆脱外国封锁高级油品的严峻局面。兰化公司在全国率先生产出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氨等,使中国化工工业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石化工业各种人才,因此,兰炼、兰化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三线”时期(-年),兰州以位居国家版图中心之优势,从东南沿海城市迁来大型工业企业11家,省市兴办9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到年全市工业企业达家,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兰州已形成以石油、机械、电力、冶金为支柱,纺织、煤炭、建材、电子、制药相配套、产业结构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回顾20世纪60至70年代,兰州工业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的“万锭”毛精纺厂在兰州诞生。特别是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部雷达、第一滴浓缩铀、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导弹等都从兰州走出或者与兰州有关。兰州工业建设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改革开放以来,搞活国有工业企业,增强其活力,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过渡,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新区。兰州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九大工业产业集群。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西固石化工业城与兰州新区新兴工业城,双翼并飞,优势互补,兰州工业发展以创新引领、创新发展为轴,重装上阵,再次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年,兰州市委强调:聚精会神、奋斗追赶,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重温兰州工业发展历史,坚定重振兰州制造信心,全力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再铸新辉煌。邓明/文兰州日报推出特刊《金城观丨工业兰州》带您了解兰州城的工业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