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卡片:
王智永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有机化学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OrganicLetters》(最新影响因子为6.,SCI一区)上发表了学术论文,陈述了其在5-三氟甲基取代吡唑啉合成方面的新进展。
本科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
这个小哥哥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的科研经历又会带给CQUer们什么样的思考呢?
一起来看看吧!
一步步走过来,曲折太多,根本都说不完
在大二的有机化学课上,王智永同学意外地认识了王治永老师。那之后不久,带着对化学的喜爱,或许还有着一些名字同音的缘分加持,王智永加入了王治永老师的课题组。“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动起手来有种浪费材料的感觉。”王智永用了半个学期来熟悉实验室的工作,这期间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实验室常作分离用的物质硅胶,颗粒非常细,人吸入过量的话会形成硅肺。而初到实验室的那天,王智永就把硅胶拿出来摆在了桌上。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他感受到了自己作为“门外汉”的尴尬。不过,也许正因为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渴望进步的他便将生活中除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实验上。
天道酬勤的古训总是应验,大二下学期时,王智永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器材,实验误操作也减少了很多,并且还不时地在实验方法上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与思考。然而,知识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打击有时来得让人措手不及。由于缺乏分析和做图谱的经验,他和同伴曾因慢人一步而将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相同的研究方向,因为一些资料没有及时整理,最后别人先发出来文章。当时忙了三个多月,心血就这样白费了。其实这样的事也不并少见。有时同样的研究,很多人同时在做,彼此之间的制胜之道往往就是速度和更少的失误次数。”这件事在给王智永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让他多了一份奋进的理由。
实验室对本科生的时间管理比较自由,没有强制要求到达和离开的时间。但王智永总是尽力而为,保证自己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科研时间的占比在我的生活中其实不少,一周大概有四五天泡在实验室吧。”对于这样的学习生活,他习以为常。久而久之,科研渐渐成为了王智永生活无法剥离的一部分。“有时候吃饭睡觉都在想实验步骤,完全沉浸在其中了。”实验室生活总是相对单一,有时看着其他同学的动态,王智永心里也会有小小的波动。“一放假,朋友圈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旅行打卡。但其实别人旅游看风景的愉悦感,实验结果也可以给我,只是周期可能长一点。实验取得的每一点进展,都会带给我巨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不仅是实验室,更是一个家
或许大多数人眼里的实验室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王智永的感受却不同。随着去实验室频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他和师长们渐渐从陌生到熟悉,相处也从拘谨变得轻松随和。初到时的实验误操作“摆硅胶事件”,也成了师兄师姐调侃王智永的一个“老梗”:“大家千万不要惹小王生气,不然他又要把硅胶摆出来了!”玩笑归玩笑,工作起来,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成长的经历也让王智永感慨良多。一位亲切的学长,科研起步阶段手把手指导王智永,在延伸时期又接下了王智永潜心钻研之外无暇顾及的工作。“学长特别上心,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总是先把我需要的资料整理好。”大家的通力协作,让科研文章的发表有了更多可能,也让王智永对科研和实验室的热爱一点点增加。
除了相互照顾、相互鼓励的师兄师姐,王治永老师也格外亲切。除了名字读音相同,在日常生活中,王智永和老师的共同话题也很多。科研上有指导,生活里也充满关心,不管是英语演讲比赛还是练字跑步,总能看到王老师和王智永的互动。“从我还是科研小白的时候,王老师就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中他带领我们一步步做记录、整理数据,用心又耐心,特别感谢他。能在本科阶段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特别幸运的。”
爆肝实验之外,还有这些
对王智永来说,相比热闹纷繁的世界,独处与对内心探索更显得弥足珍贵。与其投身于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他更喜欢那种独立去探索一个空间的感觉。
登山和长跑是他从小就培养并一直坚持的爱好。登山可以领略壮阔的风景,也能让人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思考不曾看开的事情,而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登山的过程中,会突然觉得以前的一切烦恼和痛苦都不值得一提。返回时,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改变是发生在心里的,不可逆的。”而长跑,已经融进血液成为王智永的生活方式。大学四年里,他在校运会的长跑项目中拿过不少奖项。即使后来脚意外骨折受伤,王智永仍旧保持两至三天跑一次的频率。“长跑,特别是遇到风雨天的时候,越是精疲力竭快无法清楚地思考,我的内心却越是平静和超脱。”
除此之外,王智永还喜欢自己捣鼓一些小玩意。家乡河床里收集的玉石毛料在他手里变成了精美的玉雕,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他还设计出了一款耐高温热振的淬火保温涂料。而成品都被大方的他送了人,甚至连一张特写都没有留下。于他而言,也许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专心致志的过程才更值得回味。“锻造和玉雕,其实都是很苦很累的,很多时候容易一不小心就弄砸了。精神好的时候才能做,精神不好时越着急着去做,越容易导致前期大量工作的浪费。其实做实验也是类似的,精力充沛的时候慢慢去做,细致、专注一些,成功的概率才更大一些。”
除了或动或静的兴趣爱好有独特的成果,王智永在英语演讲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17年6月他获得了“重庆市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英语口语大赛’”本科组第一名,同年10月又分获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三等奖和重庆市第二十七届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本科组三等奖。英语表达能力都是细水长流的努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王智永练习演讲的过程也是如此。每天睡前和早上起床时,他都会随机选择话题进行口头练习。“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较像,需要在短时间内思考并构建一个话题体系,这一点很吸引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常的积累和赛前长达数月的加强练习,让王智永得以在赛场上过关斩将,取得佳绩。
学长经验
如果想走科研这条路,那可一定要趁早开始。早一点进实验室,从本科开始练起,到研究生阶段就会顺利很多。
有兴趣、愿意为科研尽其智尽其力,终会有所收获,也许并非人人都能做出成果,但多做实验,多向老师请教、多和同学交流,所学所得也必会有益。
英语演讲也可以很有趣的,短短几分钟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很多所学所知。从TED类的,或是研究进展类的材料去学习,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寻找有意思的素材,有乐趣了自然能坚持。
优秀的套路并不总是类似,
科研与特长,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
也许无法面面俱到,
但是拥有清晰的目标,
朝着一个放心不断努力,
向深处挖掘,
终有一日会取得成功!
文:杨杰
图片:受访者、重大新闻网
编辑:陈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