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能出产的优质原石已经开始逐年减少,毕竟大自然的矿产是有限的。然而翡翠在各国依然供不应求,这么大的需求量,产量又跟不上怎么办呢?一些黑心商贩就这么耍起了小聪明。
要知道天然翡翠出产、加工时,都会留下许多有裂纹、或者品质不好的毛料。这些剩下的毛料种水质地都不好,是卖不出去的。但丢掉又会觉得可惜,于是一些手艺人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这样一通操作下的产品,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翡翠B货,是不值钱的,但常常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卖出不属于自己的价钱。这些普通石头经过加工,“煮”上几个月,竟然看上去真的和翡翠没什么区别,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商贩们会用大量酸碱溶液去浸泡翡翠原料,最好完全没过头,泡上一段时间。同时进行加热,使溶液一直处于高温状态,四舍五入就是在“煮”了。酸洗之后的毛料,在强酸的腐蚀性下会溶解掉原本的杂质,结构变得松散。而缝隙中的杂质一旦溶解,内部空了出来,就方便进行下一步了。
随后它们会被真空注胶机注入有机胶填充,可能很难想象,从脏兮兮的密封罐取出后更是和纯天然翡翠肉眼看上去完全一样,做得再精细一点的,连老手都能骗过去。
所以大家在购买是一定要擦亮了眼睛,千万不要被假货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