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摆件的加工,以后可以和玉雕师交流了

虽然摆件的加工流程与挂件和手玩件基本相似,都须经过审料、设计、雕治、抛光等工序,但每道工序都要复杂很多。摆件由于体积大,同一块材料的品质各有千秋,因此,玉雕师在面对摆件的设计时,在立意上下很大的功夫,也就是不轻易“动刀”,都说“意在笔先”,这个过程不仅是玉雕师不断观察了解翡翠材料的过程,还会在脑子里构建很多设计图纸,所谓“相玉”,有部分意思在其中。审料与设计摆件料的审料与设计需综合考虑的原则是:空壑藏裂,镂雕挖脏,巧施俏色,随形保料。空壑藏裂:料上的大裂,常考虑为独立个体形像间的空隙部分,或山峰之间的沟壑及溪流;小裂则可考虑为树叶、花卉、岩石、衣服等物件自身的纹线。这样雕成之后,裂可不见,故被称“藏”。镂雕挖脏:这与挂件和手玩件一样,只是体量大脏杂多,设计处理的点面多,需注意不能过于零乱而干扰突出主要形象。巧施俏色:这也与挂件和手玩件一样。不过,摆件料常有大片和多种的颜色,这是摆件料的优势。设计者需观察有几种色,色的形状如何,色的浓淡如何,色与色之间的关系是相隔、相连,还是相渗,是否形成底色,色在玉质上的深浅如何等等,然后考虑如何使它们与欲雕的形象溶为一体。色用不好,弄巧成拙,形同贴膏,暴殄天物;色用得好,锦上添花,巧而生俏,天人合一。因此,用色是翡翠玉雕艺术的独特境界,也是翡翠玉雕师们的功力所在。随形保料:在多数情况下,摆件的体量越大其价值越高,所以,业界都尽量保持摆件的体量,这就是保料。保料的基本方法是随形,即雕治的题材须跟随毛料的外形。毛料的外形自然天成,若所选题材与其不符,则雕制时必然会被大量切割舍弃而减小体量。例如,一件近似三角形而又较薄的大料,若做站立的观音,站观音的基本形成是长方体,三角体就必然会被切去很多边料;但若做玉山子,随形造势,则可以保留最大的体量。下等的设计者其成品可不足毛料的一半,而高明的设计师却可能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随形保料也是设计师的功力之一。题材与主题虽然摆件的题材受形、色制约,但因其体量大,故可选取的题材依然十分广阔,这也是摆件的优势。但是,题材选定后,主题的凝练就突显成核心的问题。无论是人物、动物、龙凤、神物、花鸟、山水、诗词、名句、典故,都有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设计者须苦心钻研悟其真谛,方能虔诚取舍,精准布局,从而突出其主题,妙赋其神韵。我们不可把摆件体量大可容纳的东西多的优势用反了,杂乱无章地往上堆砌。若干吉祥物堆积在一起的摆件毫无艺术性可言,是摆杂货摊之件,是失败之作。摆件能够较为全面地体现玉雕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所以,玉雕师们也往往创作出摆件去参加各级玉雕大奖赛。然而,对摆件复杂因素能够成功把控的玉雕师并不多见,这是翡翠玉雕艺术的高端境界,有的玉雕大师每雕一件都呕心沥血,把作品视为自已的孩子,“送”出去了也魂牵梦绕,常打电话去,请新“父母”“好好照料”,痴迷以为终身。雕治摆件的雕治要除去的部分较多,所以一开始不能像挂件和手玩件那样粗雕,而是先用手提角磨机把大块的部分割开,用锤凿去,并磨出大致的轮廓,这叫打毛坯,也叫开粗。开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色、裂、脏的变化,还需不断进行着设计的局部调整。开粗直到距离设计几毫米的地方才算完成,完成的粗坯应已无改动。然后,换为吊机和雕针,进行粗雕、细雕、精雕,最后成型。抛光摆件的抛光的工序与挂件手玩件一样,但因其沉重不易搬动,故使用吊机或其它电动工具,换上抛光磨头,沾上抛光粉,一道道抛亮。以上四道主要流程耗时耗力,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优秀的摆件是价值高昂的艺术品,常被藏家收藏,有的成为国宝而被国家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