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美服在海东青海新闻网

白癜风吃药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7.html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在河湟文化大家族中,民族服饰可以说是海东的一朵奇葩。

海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又特色鲜明,单就民族服饰而言,海东各族群众可谓是人美服饰更美,如撒拉族就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美女部落”。

从大的方面区分,海东民族服饰主要有土族服饰、藏族服饰、回族服饰、撒拉族服饰,此四种民族服饰目前全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如此众多的民族服饰集中在一个地区,这是非常罕见的。不要小瞧这些民族服饰,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深厚,呈现的文化也是异常精彩,就连这些服饰上的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刺绣、藏绣也单列在非遗名录上。

从小的方面来看,海东民族服饰又因为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样是藏族服饰,同样在海东市,乐都区下北山地区的藏族群众和生活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藏族群众所穿的服装就有差别,海东市的藏族服饰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服饰之间的差别更是明显。

这就是说,小小的服饰能放大成历史片段,尤其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因此,仔细审视民族服饰,也是理解海东民族历史的独特注脚,是了解河湟文化的“敲门砖”。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种类繁多,别具一格,最古老的服饰有“托欢”“普斯尔”“秀苏”“恰绕”等。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服饰按地区不同又分为“伏兰诺日”服饰、“哈拉齐”服饰和“特哇尔托洛盖”服饰。“伏兰诺日”服饰指的是五十、红崖子沟、松多等乡镇土族群众所穿着的服饰;“哈拉齐”服饰指的是丹麻、东沟、东山等乡镇和威远镇、台子乡部分村庄土族群众所穿着的服饰;“特哇尔托洛盖”服饰指的是威远镇、台子乡以西的部分土族村庄以及五十、丹麻、东沟、东和、林川等乡镇靠近青石岭的土族群众所穿着的服饰。土族群众除了穿戴常服以外,还有“纽达尔”“登洛尔达呼”“达博”腰带和“斯古尔玛”腰鞋等古老服饰。

喇叭口形翻沿帽子、开衩式袍服、腰带和长筒靴鞋,这些服饰的风格表明,土族曾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关于土族服饰,还有一个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传说。远古时代,龙王山下生活着一对兄弟,莫日和尼达,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腊月花,贪婪的莫日喝下毒龙涎化作巨蟒,而尼达变成石人,腊月花为救尼达消灭巨蟒,用铁链挂在巨蟒的脖子上,这条铁链就是土族项圈的雏形。土族的项圈由硬制片和金属片制成,也镶嵌贝壳,十分好看。

远到互助的客人,不但常常“醉倒”于土族阿姑的美丽大方和能歌善舞,还被她们所穿着的“彩虹装”所吸引。彩虹装上的七彩袖在土族语里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它的讲究可多着哩,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为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为黄色,象征麦垛;第四道为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为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为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为红色,象征太阳。因此,太阳也是这个民族的象征,我们常常能看到一朵朵艳丽的太阳花“绽放”在阿姑们的服饰上。

她们的花袖长衫上面套着黑色、紫红色镶边的蓝色坎肩,腰系白褐或蓝绿布带,布带的两头绣着花、鸟、虫、蝶、彩云等图案,腰带上别着钱褡裢。

土族青壮年男子的服饰有一番干练的味道。他们一般戴红缨帽和“鹰嘴啄食”毡帽。红缨帽,是一种织锦镶边的圆筒形毡帽,为土族语“加拉·莫立嘎”的意译。相传是由清代朝帽演变而来,因红顶连一绺长约五寸的红缨而得名。衣服是穿小领斜襟的长衫,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四寸方块的彩色图案。有的穿绣花领高约三寸的白色短褂,天冷时在领子上衬以羊羔皮。穿蓝色或黑色大裆裤,系两头绣花的白色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着绑腿的带子,扎腿时把黑色的一边放在上边,故称“黑虎下山”。

土族老年男子多戴礼帽,冬天戴皮帽,即用毛蓝布缝成喇叭口,喇叭口内缝以羊羔皮,可翻上或放下,帽顶上加有一颗核桃大的红绿线顶子,身穿小领斜襟长袍,外套黑色坎肩,系黑色腰带,脚穿白袜、黑鞋。

藏族服饰

“珠光宝气”是藏族服饰的一大明显特征。藏族男女的服饰中,普遍使用金、银、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大量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胸饰和戒指。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是藏族服饰中的点睛之笔。

金银配饰采用纯手工打造,十分精巧耐用,且价格昂贵。由于藏族群众自古以来以狩猎、游牧为主,迁居时不便携带家产,因此人们就将财富变换成装饰物佩戴在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佩饰已经成为藏族群众家庭财富的象征。每逢节日,藏族姑娘和小伙们就会把全部饰物佩戴在身上,争奇斗艳,令人目眩神迷。

藏族民众日常的服装以蓝色、白色为主,配之以艳丽的腰带或花边。在牧区,藏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式皮袍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给人一种慈善的感觉。此外,藏族服饰还运用了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配色大胆而精致。

每遇到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聚会时,藏族妇女的着装打扮是一大精彩之处,较平时着装更加富丽、庄重。成人礼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也有较大差别。有些藏族姑娘在十五岁要佩挂“马尔顿”(发套),它用布或绸缎制成,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藏族新婚女子要穿大袖大褂和华丽的背心,大褂袖口镶有一圈彩虹式贴边,极为精致。

不过,居住在海东的藏族群众多半是半农半牧,甚至有些早已从事纯农业生产,服饰的华丽程度远不如纯牧区,整个服饰色彩以淡雅为主,佩饰的数量也大大减少,这也更加突出了刺绣在服饰上的装饰作用。

在海东,哈达也随处可见,每到一处藏族“部落”,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都会恭恭敬敬地为远方而来的客人献上一条哈达以示欢迎。哈达是藏族同胞的礼仪用品,意在表达祝福、尊敬和真诚。藏族尚白,以白色象征圣洁、真挚、坦诚,所以常见的哈达大多为白色。当然还有蓝、白、黄、绿、红五色分别织就的五彩哈达,它们各有寓意,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表示为蓝天、白云、江河、神灵和大地。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自唐朝起就有所记载,《新唐书》第一次记载了伊斯兰教教民的形象、服饰和宗教活动。据称:“大食本波斯之地,男子鼻高,面黑而髯,女子白皙,出门障面,日五拜天神,系银带,佩银刀……”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阿拉伯、波斯等地来中国的穆斯林,特别是穆斯林妇女的服饰打扮,很有特色。

海东地区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只要见到头戴白圆帽的男子,多半就能认定是回族。这种圆帽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由于在礼拜磕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檐帽行动更为方便,所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也有很多带伊斯兰风格的文字、花边或图案,如星月图案等。

《古兰经》中说:“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来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所以在海东,头戴盖头的女性多半是回族。她们认为头发、耳朵、脖颈是女性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盖头通常有绿、黑、白三种颜色,分别为少女、妇女、老人所戴。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戴绿盖头显得清俊娇丽;戴黑色盖头显得素雅端正;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回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在样式上,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青年回族女性的盖头也有了一些样式和色彩上的变化,显得更加活泼、大方。

回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一般以大襟为主,右边扣扣子。服装上的装饰也较为丰富,如自制的古式盘扣凸显典雅之风,有的巧妇还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甚至在衣服前胸、前襟处刺绣,图案精巧,色彩鲜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的回族女子还喜欢在鞋头、袜底上施展她们的针线功夫。

准白是回族满拉、阿訇和回族老人喜爱的服装。准白一般选用黑、白、灰色的棉布、化纤料或毛料制作,有单、夹、棉、皮四种。其款式近似现代的长大衣,但领子一般都是制服领口。有些回族男子还喜欢穿白衬衫、白高筒布袜、白布大裆宽松裤。

回族无论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白衬衫上套一件对襟黑坎肩,黑白颜色对比鲜明,给人干净、文雅的感觉。也有很多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和各种花色的坎肩,穿在身上给人感觉很利索、干练。

撒拉族服饰

撒拉族之所以被称之为“美女部落”,不仅因为撒拉族美女独具富有民族特色的浓眉大眼,还与她们的服饰有很大关联。撒拉族女性的衣裤鲜艳多彩,再配上鲜亮的盖头以及上面各种闪闪发亮的饰品,显得俊俏妩媚、楚楚动人。

史书称,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唐代时原住中国境内,后西迁中亚。元代取道撒马尔罕,东返中国,行至今青海循化地区定居,至今约有七百年历史。在以后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分布,循化撒拉族聚居于回族、藏族和汉族地区,受此影响,他们的服饰既有伊斯兰教的色彩,也融合了藏、汉等民族服饰的元素。

过去,撒拉族女子普遍穿色泽鲜艳的右边扣扣子的大襟花上衣,上面套黑、绿色的对襟坎肩,上衣均长于坎肩,显得苗条又俊俏。中年妇女的衣服较长,裤脚一般触地,脚穿绣花翘尖的“姑古鞋”。

撒拉族群众也认为,女性的头发、耳朵、颈部属于羞体,不可外露,所以她们也同回族女性一样戴盖头。明末清初,妇女外出劳动时,用青布缠头,每当喜庆节日,她们会身披宽敞的绣花边的披风。后来,改戴盖头,披在后面,有如风兜。她们的盖头也有讲究,颜色因年岁有别而有所不同,一般少女和新婚妇女戴绿色的,象征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中年或婚后育有小孩的妇女戴黑色的,象征成熟练达、沉稳持重;年长者多为白色,象征白净无瑕、自然朴素。

撒拉族男子喜欢白衬衫搭配黑坎肩,再束腰带,下身穿长裤,脚穿“洛提”(俗称“牛皮鞋”)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会在外面挂上布或毛料面。另外在过去,撒拉族群众冬穿皮袄,夏穿长衫,袖子长且宽,这便于他们在经商交易时,在袖筒里讨价。而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撒拉族男子的穿着逐渐改为制服或西服。即使有人穿传统的皮袄,其袖子也不再那么宽了。因此今天,不少撒拉族群众将捏价改在羊皮袄下面。若是专事羊皮买卖的,将羊皮往手上一盖,即可进行交易。撒拉族老年人喜欢穿长衫,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头巾),一副长者风范,更显稳重、智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如今的撒拉族男女衣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妇女们喜欢身穿五彩缤纷的化纤、绸缎及毛料时装,头戴质地优良的乔其纱盖头;男子以穿毛料中山服和西服,脚穿新式皮鞋为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