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又称腾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翡翠集散地,素有“中国翡翠第一城”之美誉。据《滇海虞衡志卷二》中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昔为腾越所属。……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为此,腾冲玉雕艺术也得以在历史进程中蓬勃发展,绽放璀璨光芒。
被誉为保山市产业技能领军人才的杨树明是腾冲玉石界享有盛名的玉雕能手,从事玉雕近30年,一直秉承初心,执着追求,创造了“玉之神话”。他创建的“树明玉雕公司”成为当地企业中的翘楚,有力带动了腾冲旅游业特别是玉石产业的发展。作为“70后”的杨树明是腾冲市小西乡马常村人,从小酷爱雕刻,曾师从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琨弟子张新华、曾宪海。先后获得“亚洲珠宝玉雕大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云南玉雕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云岭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在20世纪九十年代,省内外玉雕业内一般只认可北京、广州、福建、苏州、杭州等地的工艺,对于腾冲玉雕产品,外地人给它贴了个标签:粗糙,缺乏内涵。这样的评价让身为腾冲人的杨树明内心很难过,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能让世人瞩目的作品,一改世人对腾冲玉雕工艺的偏见。
为了提高玉雕技艺,杨树明几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创作上。白天,他拿着相机到处拍摄游逛、收集素材。夜深人静时,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作坊,认真构思揣摩、潜心钻研,废寝忘食是他的生活常态,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追求的境界是——“玉”不惊人死不休。
在创作过程中,杨树明博采众长。为激发创作灵感,他经常主动与书法大家许国胜先生、作家刘正龙老师等腾冲文化界名人交流,虚心聆听大师们的指点。艺术都是相通的,其间,他能从其他行业大师的身上捕捉到很多精辟独到的创作灵感,回去再精心钻研令佳作诞生。
杨树明长年累月躬耕于狭小的作坊,但却乐在其中。他常说,艺术带给人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他虽苦但快乐着。天道酬勤不负有心人。年,台湾珠宝商冯国禹看到杨树明雕刻的作品后,大加赞赏,遂委托他设计、制作翡翠雕件。这批雕件带至台湾后,由于雕工精细、形象生动,且富文化内涵,深受台湾买家青睐。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在台湾世贸珠宝展、台中桂冠珠宝展展出,其中《龙骏》《东方朔》《鹦鹉》《人生如玉》《笑狮罗汉》等雕件均获好评并高价售出。年、年台湾最大的佛教圣地佛光山点名向其订制《观音》《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寒山拾得》《地藏王》等雕件。荣誉接踵而来,但杨树明没有被光芒冲晕头脑,没有停止追求更高创作境界的脚步,之后的作品《风雪夜归人》让他的创作步入创意高潮。
年,杨树明在腾冲县工艺美术厂里的一堆翡翠碎片废料中发现了一块几乎全身都是绵点的毛料,绵点之料在业内一贯被视作废品,但杨树明却隐隐感觉这块并不起眼的蹩脚料定有他的不凡之处。但由于当时没有创作思路,这块料买回家之后就被搁置一旁,这一摆就一年多。一天晚上,杨树明又无意端详起这块废料,在灯光的照射下,他惊奇地发现,这块油青料里的绵点犹如漫天雪花,而自己仿佛正是这漫天雪花下孤独的行者。刹那间,个人的心绪陡然和一首名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唐诗意境相契合,大喜过望的杨树明遂把自己关进工作间埋头创作,一星期后,《风雪夜归人》创作成功,石头中的绵点被雕作漫天雪花,中间的一处绵,则被雕刻成铺着石头的弯曲小路,再加上一个披着蓑衣头戴斗笠、苍然归家”的画面跃然生成。这件作品随后在云南省首届国际珠宝展中被客人高价购走。作品虽几经辗转,但这件作品却成为了杨树明的“成名之作”,在中国乃至亚洲、北美的珠宝玉器的华人圈里,几乎人人皆知,一度成为中国玉雕界里的“神话”,央视和香港《大公报》等媒体也屡屡报道。
想必这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慧眼独具的杨树明让这块“废料”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能力。他彻底颠覆传统,开创了艺术新局面,之后,这种“绵点絮状物”料子从此位居“奇货”之列,成为玉石界的新宠。
后来,杨树明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风雪夜归人》对于他来说仍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杨树明说,这件作品其实也是自己艺术生涯的生动写照。的确,纵观杨树明的艺术追求之路,可谓坎坷崎岖,但他并没有在风雪中迷失,他独自穿行在茫茫黑夜,豪迈地啜饮着孤独和艰辛,执着前行,最终在星辰灿烂的艺术天地里,找到了自己心灵的皈依之所。
国内玉雕界创作风格和技法历来有着“北派”和“南派”之分,随着功力日深,杨树明开始大胆尝试融合两派手法,创新自己的艺术风格,所出作品造型大气洒脱,局部雕琢细腻灵动,繁简结合,注意留白,并充分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杨树明给自己的玉雕技法命名为“新腾越派”。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业内广受好评,获誉无数。年,作品《南海观音》在中国玉器“百花奖”比赛中荣获金奖;年,作品《熟地生缘》在上海“神工奖”比赛中荣获金奖;年,作品《荷塘系列》三件套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选活动中又荣获金奖;年9月,作品《一苇渡江》荣获第七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最佳创意奖”……
与此同时,杨树明的学术思想也日益成熟,年,出版了著作《青年玉雕家杨树明玉雕作品鉴赏》,此作品获珠宝界权威点评。年,发表论文《琢玉十九载,漫漫求索》,年,入选中国玉(石)器“百花奖”玉文化论坛论文集。
为了让自己的手艺能够得到传承,杨树明多次组织青年开展玉雕培训,无偿传授技艺,积极传承民间工艺。年,他开办了“树明玉雕高级技师班”,带动了不少青年创业致富。迄今为止,他亲自教授玉雕人才共计人,培养云南玉雕大师9人、云南玉雕名师26人,云南玉雕师48人。杨树明招收学徒有自己的规矩,他要求学员必须德才兼备,有天赋、有恒心和毅力。在授艺过程中,他总是循循善诱,亲做示范,并教导徒弟们在创作中要不拘一格,形成独特的风格。
除了无私授技,杨树明还积极投身公益,热心参与各种献爱心活动。年,保山瓦马发生灾情,杨树明第一时间在腾冲民间组织中提出赈灾倡议,并在政府的支持下,筹办了腾冲首次由企业单独组织的“瓦马不屈、腾冲真情”公益大型慈善晚会,晚会上,杨树明拿出了自己的六件心爱作品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于赈灾,当晚,共为瓦马泥石流灾区募捐到善款元。初心如磐真情在,截至年,杨树明已为养老、教育、扶贫等公益事业捐款30余万元。
如今,不少人常常翘指盛赞杨树明是真正德艺双馨的大师,但他总是笑着说:“我不算什么大师,是腾冲有着深厚的艺术土壤,我只不过是其中的受益者,能有幸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已。”(赵兴科田欣)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