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的保定传统手工行当裁缝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信隆、增源、久丰、德顺兴、新荣”这些现在听起来陌生,甚至有些不知所云的名字,都是当年在保定有名的老字号。在这些老字号的门面侧柱或是内室的明柱上,大都悬挂着“愿将天上云霞服,裁作人间锦绣衣”等内容的木质黑底金字的门联,看到这些不用往里走,立马儿就会知道这是以做衣服为业的成衣铺。这样的成衣铺当年在保定西大街一条街上就有七八家,可见当年这个行当的兴盛和繁荣。

成衣铺就是缝制衣服的店铺,这个不说自明,而成衣却是很有些讲究的,它最早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中,“先针而后缕,可以成帷,先缕而后针,不可以成衣”,这里的成衣就是制作衣服的意思。另外,它还指裁制衣服的匠人。《老残游记》第三回:“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这里的成衣,我们现在给它叫裁缝。

保定过去缝制服装,大多是个体独自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试样等各项工序一个人完成,即俗称“一手落”。他们有着自己的“行业规矩”,例如,祭拜的不是黄帝,而是尊奉轩辕氏为行业的祖师,所用量布的尺子也名叫“轩辕尺”。那时候在保定要想成为一名裁缝,那必须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先要当三年学徒,俗称“吃三年萝卜干饭”。

缝纫机在保定最早是在解放以后才时兴起来的,以前成衣铺老字号的裁缝们讲究的就是个手艺,裁缝二字最能体现这个职业的特点。首先是裁,而裁又分两步,第一步是“量”。所谓“量体裁衣”,做衣服前先要量身长、肩宽、胸围、领口等,这是每一个裁缝所必须掌握的。而保定老字号的裁缝们除了这些之外,还要问性情、年龄、长相,当官的还要问参加科举的时间以及官阶等等。说起为什么要问这些和做衣服不相干的事,他们还真能说出一番有学问的道理。

老裁缝认为,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年轻得志,性情必然有些傲慢,一定是挺胸叠肚的派势,衣服需要前身长而后身短;而老年科考中举的人,历经沧桑,意气已经显得消沉,背一定是有些弯曲的,衣服需要前短而后长。而胖人腰胯宽、瘦人身子窄,自然衣服就要有区别;还有那性子急的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保定老裁缝的这番话,正是对量体裁衣的最好的注解。有了这番最基础的功夫,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裁出合适的样式,再加上精工细密的缝制,恰到好处的熨烫,就能做出顾客满意的衣服。

保定手艺高超的老裁缝,还有一项传统绝技,那就是把穿了几年旧了的高级毛料衣服以旧翻新,这个技艺在当时堪称国内一绝。不但长短宽窄与原件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完全是改旧如新,与原件新时毫无二致。

再看保定今天的服装行业,那是今非昔比,服装已进入了鼎盛时期,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新潮服装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而且质地结实得咬不断、扯不裂、磨不破,再也没有人会像当年那样,到裁缝铺或时装店去旧装改制、内外翻新了。

在吃、穿、住、行这四个人生必须的物质条件中,穿排在第二位,自古以来就非常被人们所看重。现在虽然服装业已经进入了批量生产的现代化时代,但真正要使衣服非常的可身可体,还非得是裁缝亲自量、亲自做不可。随着人们对衣服要求的不断提高,裁缝并没有被穿着讲究的人们所遗忘,那些技术高超的裁缝更是有了特殊需要的空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