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记忆里的沈阳秋林公司

之前小旮曾经写过太原街上的“和平圈楼”,引起好多沈阳人的集体回忆。今天,小旮还想写一个沈阳人特别熟悉的地方,那就是“沈阳秋林公司”。最近发现,哈尔滨秋林集团总部有点事儿,说是要从A股市场上退市,所以网上很多人唏嘘说:一百多年的老店,就这么衰落下去了,于是很多人开始怀旧,怀旧哈尔滨秋林的红肠还有格瓦斯等等。但小旮寻思,其实沈阳秋林的历史,也不算短,咱不管哈尔滨怎么地,咱自己回忆一下自己的。

沈阳最具异国风情的年老字号

在沈阳,好像从来也没有这样一家商场,你从外观看起来,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家中国的商场,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异国气质,浑然天成。那就是座落于沈阳市中山广场以西中山路上的“沈阳秋林公司”了。沈阳秋林公司这座楼,之所以是现在这般气质,无疑是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带有俄罗斯风情的商业企业,而且已经在沈阳存在年时间了,沈阳绝大多数的老字号应该都没有秋林公司存在的时间长。

这是一座三层的纯俄式建筑,外楼面镶嵌着紫褐色瓷砖,显得稳重大气。浅绿色半地球仪式的主楼顶,非常具有俄罗斯建筑的风格,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上,都能一眼看到秋林公司并辨认出来。秋林公司内部在建筑之初就是当时比较高端的水磨石地面,楼内还装点着近百盏吊灯、壁灯和五光十色的组合灯。所以,她可以说是近百年历史上,沈阳市内最为豪华的综合性百货商店,没有之一。整个秋林公司的营业面积为平方米,设有多个售货柜台,经营的商品达到多种,其中外宾、华侨商店供应部所经营的商品有多种,甚至有些商品在其他百货商店中是很难见到的。所以,可以说在沈阳,秋林公司一直都是百货商店里的“轻奢旗舰”,是沈阳很多年来高端百货店的排头兵。

沈阳秋林公司的前身,是由大胡子白俄罗斯商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于年开创的。年,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开办了“伊.雅.秋林公司”。年,秋林来到沈阳,先出资在沈阳城内鼓楼北创办了“沈阳秋林洋行”,经营日用百货,还下设烟厂、茶叶厂、罐肠厂等,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

年,秋林洋行迁至浪速通32号,即现在的和平区中山路3段10号,建楼营业。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经济势力随之侵入沈阳及整个东北地区。设在哈尔滨的秋林总公司因此造成了严重亏损,欠下英国汇丰银行万元金币的贷款无力偿还。于是在年,英国政府以股东身份接管了秋林公司,更名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的秋林洋行也改称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年7月,秋林股份有限公司改由英国、日本、伪满洲国三方联合经营,更名为“秋林株式会社”。沈阳的分公司改名为“秋林株式会社奉天支店”,由日方主导经营活动。

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联政府查封并接管了“秋林”的全部财产和商品。经过短时期的清理,将其改名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恢复了营业,并以苏联和欧美的商品取代了日货。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发动了内战,交通中断,物资紧张,“秋林”的货源枯竭,只能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来维持。年,苏联政府在当时的“七福屋百货”开办了秋林公司营业厅,原址“秋林”仍正常营业。年,苏联政府又接管了原日商开办的藤田洋行,挂上了“秋林酒家”的牌子,开办起了餐馆,以扩大秋林的经营。

年末沈阳解放。秋林公司当时仍由前苏联经贸部管理。年7月,前苏联才将秋林公司移交给中国。年10月24日,“中国国营秋林公司沈阳分公司”开始对外营业。当时拥有职工名,俄国侨民67名。抗美援朝时期,秋林公司沈阳分公司正式与哈尔滨公司脱钩,改名为“沈阳市国营秋林公司”,成为一家独立经营的综合性百货商店。年1月,公私合营的大隆商店作为门市部划归秋林公司。年4月,和平区食品厂与秋林公司食品厂合并。年4月,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毛料服装厂并入秋林公司的服装厂。年末,秋林公司营业大楼进行全面维修,暂时与沈阳市第一百货商店合并经营。年5月1日,沈阳市友谊公司成立,地址在和平区中山路一段17号。此时原秋林公司营业大楼维修竣工,秋林公司被划归市友谊公司,成为友谊公司的一个直属门市部。年5月,友谊公司门市部被改回“秋林公司”名称,并独立核算。

年,秋林公司更名为“沈阳市人民百货商店”。年,在秋林公司三楼成立了沈阳市首家外宾商品供应商店和华侨用品商店,专门经销“侨汇”、“外供”商品。在这里购买商品或用外币,或用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年6月28日,沈阳人民百货商店改名为“沈阳市友谊商店”。年1月3日,沈阳市友谊商店改名为“沈阳友谊公司”。

年10月,由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四家秋林公司联合组成了东北秋林集团公司,已停用18年之久的秋林公司老字号得以恢复,并在原址挂出“沈阳秋林公司”的牌子。年,秋林公司大楼被亨得利集团租赁,挂牌为“新宇三宝秋林表店”。年,沈阳市文物局认定秋林公司营业楼为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秋林老面包:沈阳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说了那么多秋林公司高大上的东西了,历史也高大上,商品也高大上,但是对于小旮这代人来说,毕竟有外汇券能去秋林买东西的人还是极少数。但绝大多数沈阳人为什么会对秋林公司记忆如此深刻呢?那还不是因为“秋林老面包”的缘故嘛。

就在沈阳秋林公司西侧的那个门那儿,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这块儿就接出来一个玻璃房儿,然后一到下午就会有很多面包和点心拿出来卖,所以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秋林公司前面会排很长很长的排,去买秋林的大面包吃。反正小旮那时候小,我是没记得有什么红肠和格瓦斯什么的,就记住大面包了。现在想,那其实就是现在菠萝包的工艺嘛,做的面包也基本是菠萝包一样的东西。小时候就总着吧,秋林的大面包,咋就吃不够呢。

一般情况哈,那时候还没等走出秋林公司十米呢,一个面包就被干了了,然后再软磨硬泡跟妈求一个面包来吃,还特别谄媚的表情跟妈妈保证:“就一个,就再吃一个……”但往往的情况是,这几个面包,还没等到家,就全被干了了。所以,那个时候,去中街必须得去冰点城去吃小人儿雪糕,到太原街,就必须得去秋林买大面包吃。这,其实是属于沈阳本地小孩儿独有的城市回忆。

再后来吧,那个小玻璃棚子不够大了,然后就在对面的地方直接做了一个小门市,就叫“秋林食品”。什么时候挂的秋林食品我忘了,但当时那个卖面包的地方,永远印刻在了小旮的脑海里。那个门脸儿,就是,美味的代名词。所以说,做食品的好处就是品牌的美誉度,他家面包都那么好吃,那卖的东西肯定差不了,一般人都得这么合计不是?所以,在沈阳,秋林,那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在上个世纪,沈阳秋林,那就必须是沈阳人高消费的地方啊,那时候我记得还有一个“伯爵西餐厅”,好像在十三纬路,是不是还在那儿,现在真不知道了。不过那时候的那种记忆,穿着秋林的衣服,手里拎着秋林的大面包,然后再上伯爵去下一趟馆子,那,基本就是沈阳的高档人儿了。

小旮是一个大东小孩儿,说真的,当年能去太原街的时候真的是数得着的,不是很多,不像去中街,毕竟近很多。对太原街的记忆,对秋林的记忆并没有那么多老沈阳人深刻,所以,还是请各位在评论里多说几句,关于,那一年的太原街,那一年的老秋林,你还能记得些什么,咱评论区里唠吧。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