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非洲军团的热带制服战争事典

原著:乔纳森·诺思

译者:姚军

(上图)一些驻在非洲的德国国防军士兵正为年抵达此地的新兵穿上沙漠制服和遮阳头盔。

德国在战争中派遣部队支援了位于北非的意大利军队,并试图通过此举威胁经过苏伊士运河的盟军补给船队。德军的相关计划在年底就已制订,但直到年初才开始从意大利派遣部队前往非洲。由于意军在需要长途快速奔袭的沙漠战中表现不佳,因此德军派出的大多是摩托化部队和装甲部队。

前往这一战区的德军官兵并不都隶属于“非洲军团”,但那些在此参加战斗的部队一直沿用着这个称号。“非洲军团”组建于年2月,年在突尼斯战败后被解散。

最初,这支部队包括一个较小的指挥部(由第步兵团的一个营负责警卫)、第90轻步兵师、第15和第21装甲师(后者由第5轻装甲师改编而成),以及各防空与支援单位。第非洲旅(后被改编为同名师)也在年时加入了在北部非洲的作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支惩戒部队。

热带制服

第一批抵达非洲的德军部队成员穿着M式热带制服。它通常呈橄榄绿色,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阳光照射很快就使其褪色,变成了从浅褐色到浅绿色不一的各种色调。这种制服的样式与驻欧部队所穿的原野灰版本相似,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区别——主要是前者所用的识别标志均为卡其色,包括雄鹰以及衣袖和肩章上代表军阶的V形图案。此外,热带制服的领章采用铝线在卡其色或浅绿色布料上编织而成;与之搭配的是黄褐色衬衫和黄褐色或黑色领带;肩章滚边一般采用兵种色。非洲军团中的标准步兵团很少,所以大部分步兵的肩章滚边都使用了轻装甲师摩托化步兵的金黄色,或是装甲部队摩托化步兵的草绿色。这些肩章的风格大都很朴素,没有添加单位编号或是伪装手段。

(上图)第步兵团步兵,年。这名士兵是最早被派往北非支援意军的部队人员之一。后续抵达的德军佩戴了含有“非洲军团”(AfricaCorps)字样的袖标,他们外套上的雄鹰标志也使用了更适用于当地环境的橄榄色底板。

“非洲军团”袖标只在年7月出现过,主要用于常服、大衣和正规礼服,由被分配到非洲的部队人员、这些部队的仓库人员,医院中的官兵使用。这种袖标共有两个版本,常见的一种是在带有褐色外缘的绿色袖标上采用铝线编织具体内容,但后来改为在卡其色布料上两棵棕榈树之间添加“非洲”(德语为Afrika)的字样。

宽松的灯笼裤或长裤在炎热的非洲很受欢迎,与之搭配的是褐色长筒靴,其鞋带贯穿了靴子的整个正面。短靴和绑腿(腿套)通常与较长的宽松长裤或意大利长裤搭配,或是靴子和袜子搭配黄褐色短裤。为度过沙漠中的寒冷夜晚,官兵们有时还会使用褐色或绿色的毛料大衣。

(上图)第15装甲掷弹兵团装甲兵,年。在这些前往非洲作战的德军士兵中,也有人戴着含热带色调的船形帽,其两侧各设有一个通风孔。图中位于国徽上方的粉红色花边虽然已经褪色,但还是可以判断出这名士兵隶属于某个装甲师(根据翻领上的骷髅图案也可得此结论)。

第一批前往非洲的德军部队通常戴黄褐色或浅绿色的圆形帆布(或毡布)热带头盔。其侧面带有常规的雄鹰图案徽标和代表本国的盾徽,徽标以皮革镶边,此外还有一条皮制盔带;内衬通常为红色,通风孔位于头盔顶部。他们也使用过意军的一些型号,部分空军官兵甚至戴过一种蓝色的头盔。

这种热带头盔大多呈沙褐色,由于戴起来太热,因此很不受欢迎。较为实用的是野战帽——这种热带军帽(Afrikamütze)于年研发,采用全棉斜纹布料制造。它配有红色内衬,以及两个可使头部保持凉爽的通风孔;位于正面的帽徽在一块钻石形或圆形衬布上,其上方还有V形图案、饰带或兵种色花边(这个传统于年被取消),以及雄鹰徽标。此外,军官所用军帽的帽冠带有银色滚边。

(上图)第3侦察分遣队中士,年。热带野战帽有多个版本。图中士兵所戴的帽子配有茶色滚边,但已褪成米黄色,并且没有添加兵种色倒V形花边(不过有时会出现在国徽上方)。

驻在非洲的德军大多隶属于装甲部队。与其欧洲同行精心设计的独特外观不同,这些在非洲作战的装甲兵遵循着本军团的总体外观形象(但也有例外,比如炮兵会穿短外套,因为装甲兵的黑色外套和长裤对他们来说很不实用)。他们以热带外套替换了自己在欧洲时使用的制服,并以粉红色作为兵种识别色和肩章滚边颜色(自行火炮部队为红色)。

这些装甲兵有时会在衣领上佩戴骷髅图案领章,还有少数人使用黑色船形帽或野战帽。此外,许多分遣队中的侦察兵会以金黄色作为识别色。

(上图)驻在意大利、地中海和北非的德国空军官兵得到了半球形热带头盔。一个蓝色的头盔型号也曾短暂出现过,但更常见的还是一个具体色调类似于沙子的卡其色版本。带有5枚纽扣(不含袋盖纽扣)的外套也采用沙色卡其布制作,驻北非空军成员的袖口上还标有“非洲军团”(AfricaCorps)的部队名称。

本文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