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恬制笔的传说到汉代“白马作”,随着士人书写诉求的日益明确,毛笔的的形制渐渐统一,单纯的书写工具逐渐拥有了意识层面的表征,成为文人才思的象征,谱写了一个个“梦笔生花”的传说。而文人墨客们也更愿意亲手制作一支毛笔来寄托自己的情思。那么,一支好的毛笔究竟要是如何做成的呢?
蒙管录丹青锦字梦中开一支毛笔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包装出厂,要经6道大工序、5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
1.笔尖藏万钧
采毛:把毛从皮上拔下来,这一步决定了毛的质量一定要小心操作。拔下来的毛要放到石灰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用来去除毛的油脂和腥味,同时也能达到消毒防虫蛀的效果。
选毫:把清洗干净的毛放到水盆中进行反复的梳洗,一根根挑选,除掉有缺陷的毛,然后按照颜色、光泽、软硬等把通过筛选的毛进行分类。
紫毫笔白居易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除绒毛:用一只手捏住毛料的底部,另一只手拿着骨梳进行梳理,逐渐剔除那些附着在毛料外面的绒毛。别看一根小小的毫毛,却是有三层的构造,而绒毛正是包裹在最外面的鳞片层。
齐毛锋:把梳理好的毛对齐骨梳的一边用手压住,另一只手轻轻地往后拉拽,反复多次把毛锋排列整齐。
切毫根:根据制作毛笔所需要的长度,把毫根切齐整,有点类似切书籍的出血部分。
梳理毛根:用一只手抓紧毫尖的位置,另一只手用骨梳满满梳理,把参杂在里面的断掉的毛和小碎毛都梳理出来丢掉。
配料:主毫用来做毛笔的心,还需要搭配比主毫稍微硬一点的毛,类似于支撑的骨架,这样笔锋会更有韧性。副毫则是用来做被的,可以选用稍软一些的。
卷笔芯:用盖笔刀挑出要用的那一层毛,小心的卷起来,这样就做成一个笔芯了。
加被:“被”是笔芯外侧的一层薄薄的毛料,大多时候我们都会选单一的毛料,这个不用混合其他的毛,而且“被”的毛长一般也要比笔芯稍微短一些。
扎笔头:笔头做好后要晾晒到干透了,才能用线扎紧,而且必须要扎成绝对的圆形。
2.笔管纳春秋
笔管多以竹子为原料,有白竹管、紫竹管、湘妃竹管等不同的类型。笔管的直径、长度、圆度、直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另外还要剔除那些出现问题的笔管,例如干裂开的、虫子蛀了的、颜色枯黄的、粗细不均匀的等等。
笔杆的顶部都会有一个用来放笔头的洞,用慢火熬制松香作为粘合剂,把笔头和笔管粘在一起。粘好之后还需要再一次用刷子整理笔毛,达到圆润顺滑的效果。
古有金银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镂金绿沉管,近有紫檀雕花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就雅,不则竟用白竹。——文征明《长物志》
繁杂的工序可以凝练人的心意,制作一支好的毛笔作为馈赠也是对很多文人的极大尊崇。有意的同学不妨亲手来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