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仁,这位人称“中国细毛羊之父”的绵羊育种学家,迄今光荣在党59年,扎根边疆66年。
当年大学毕业,他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最艰苦的工作”,提着两箱书奔赴边疆。他用毕生心血,使我国拥有了高品质细毛羊,结束了中国高档羊毛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刘守仁院士与超细毛羊
用10年时间
结束我国没有细毛羊的历史
时间回溯到年,21岁的刘守仁刚从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主动要求来到新疆,天山深处的八师紫泥泉种羊场。
到种羊场不久,刘守仁被任命为种羊场畜牧技术员。当时国家急需细毛羊,用其细毛作纺织毛料,但国内没有,只能依赖国外进口。身为畜牧技术员的刘守仁下定决心,要让全国人民穿上国产原料制成的毛料衣服。
在种羊场的一间土屋里,他开始实验,把当时从苏联引进的阿勒泰细毛羊羊皮,“披”到土种羊身上。为了尽快掌握细毛羊的繁育技术,刘守仁把家搬到了草原深处,长年累月居住在帐篷里。他跑遍方圆百里的大草原,白天是牧羊人,夜晚钻进地窝子里整理资料。
△年,时任紫泥泉种羊场技术员的刘守仁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认真地检查羊毛的质量。
年4月,正值牧草返青的时候,几百只细毛羊“咩咩”落地了。经过科研部门鉴定,羊毛的细度、弯曲度和光泽度都达到了高级毛纺原料的标准。年,刘守仁培育的“军垦细毛羊”在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引起国内外巨大轰动。
年,刘守仁率科研团队培育出了更优良的“军垦A型细毛羊”。此后,又陆续培育出B品系、C品系、肉毛兼用等品种,还主持了“北羊南移”工程,把细毛羊推广到湖北、安徽等23个省区。
在世界育种界,培养一个新品种要多年的时间。而刘守仁,仅用了10年时间便育成优良细毛羊品种,结束了我国没有细毛羊的历史。
比起“细毛羊之父”
他更愿意听人叫他“天山之子”
细毛羊的羊毛品质尽管达到了国际标准,但离当时的澳洲羊毛仍有不小的差距。年至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两批“美利奴”公羊,紫泥泉种羊场有幸分得两只,刘守仁如获至宝,暗下决心,“把美利奴羊的皮‘披’到军垦羊的身上”。
没有实验室,他搜罗来大大小小的空瓶子做容器,自制各种简易工具。最基本的工作——数羊毛测品质,因为没有密度钳、烘箱和天平而成了难事。他自有“笨办法”:用竹片做成一平方厘米的格子扣在羊身上,剪下格子里的毛,拿小镊子一根一根数。每只羊至少得取样四处,每个小格子的羊毛都在~00根,常常数得眼睛酸痛。
最大的考验莫过于接生羊羔。20天内,多只母羊集中产羔,土棚子里成了血水、胎衣、羊粪的世界,腥膻恶臭。他给羊羔剪脐带、编号码、称体重,给母羊喂水喂食,忙得脚不沾地。
为了让羊群吃得更好,他收集研究牧草多种,还在天山深处跋涉7天,几次险些从冰达坂上跌落,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花牛沟草场。
几年下来,刘守仁调查整理了6万多个数据,理清了阿尔泰羊的五代谱系,做了数不清多少次杂交实验。
△刘守仁与牧工亲切交谈
年,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际优质毛纺原料水平。
在日复一日的拼命工作中,刘守仁先后培育出中国细毛羊2个新品种、10个新品系,创立了“血亲级进育种”“品种品系齐育并进”“三级繁育体系”等育种新方法,缩短了科研和育种周期,其科研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刘守仁喜爱草原、松林,喜欢壮美的天山。比起“细毛羊之父”,他更愿意听人叫他“天山之子”。
“他的整个人和心,都‘种’在这里了。”
由于贡献突出、业绩骄人,年,刘守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像一面旗帜
在边疆凝聚起“现象级团队”
年,刘守仁调任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上任之初,全院没有一个博士。想办法引才,却留不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刘守仁开始在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院校带博士。
年,刘守仁筹措资金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他迫切地希望新疆农垦科学院能有更多人才。
刘守仁想尽办法给年轻人机会。在一次优质细毛羊的选育、培育与推广科研中,他带着学生完成该项目的一大半后就退出了。科研成果的名单上少了刘守仁的名字,他说:“你们放心,我不是打退堂鼓,也永远不会打退堂鼓、我只希望事业的接力棒能一代代传递下去。”
从零硕士、零博士到如今较为完整的硕、博人才架构,刘守仁用各种方式不断推进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团队建设,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绵羊育种未来与希望的保证。
在刘守仁的感召下,一个“现象级团队”出现了。十几位从大城市深造回来的博士凝聚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酝酿着新的突破。年,以刘守仁为首席科学家的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该院,更是给了这个团队无尽力量。
年以来,刘守仁先后指导培养博士后1名、硕博研究生25名、研究员9名。
“我们正在用新技术培育一个新品系,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新疆白’!”
素材来源:光明日报、人民网
出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文旅事业部
总编辑助理/文旅事业部主任:郭拴敏
编审:郭梁、赵慧
责任编辑:李雪
本文来源:人民旅游